已建成48处!面向全运会,广州规划建设千处惠民体育设施

作者 李鹏程 2025-05-21 16:36

广州作为传统体育强市,一直致力于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建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聚焦“全域融合、全龄友好、全景适用、全面开放”的目标,统筹部署,科学谋划,编制《生活处处皆体育——面向2025年全运会广州千处惠民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积极响应市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加快推进市民“家门口”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实际行动奋力“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

《规划》以城市山水资源为基础,结合绿道、碧道、健身道、环山道等慢行空间,挖潜公园绿地、边角地、公共建筑首层开敞空间、村庄宅前屋后或田间树下用地,因地制宜选址新增体育设施,构建市民群众“下楼即达、出门可享”的10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建设体育设施运动场所共66处,48处已建成,18处正在建设。体育设施类型丰富,包括大型体育公园、社区运动场地等。此外,作为中国足球改革试点城市,广州积极响应足球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挖掘具备条件的闲置地等空间资源,建设、改造社区足球场,推动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广泛普及。

综合性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样板

位于广州绕城高速东侧的黄埔全龄智能体育公园,利用防护绿地,以全龄化和智能化为理念,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生态体育公园,设施涵盖7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以及攀岩、吊环、秋千等儿童活动设施、智能健身康体设施、跑道及漫步道等,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将填补周边社区居民长久以来运动休闲空间匮乏的空白。

黄埔全龄智能体育公园建设前

黄埔全龄智能体育公园建设前

黄埔全龄智能体育公园建设后

黄埔全龄智能体育公园建设后

社区体育公园织密健身场所覆盖面

例如黄埔瓦壶岗体育口袋公园,原址是一片荒废绿地,经改造后已摇身一变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园内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并配备儿童活动设施、康乐设施等。此外,黄埔体育中心北口袋公园充分利用现状绿地,重新规划空间功能,增设足球场、儿童游乐设施等,打造融合多样、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乐园。

黄埔体育中心北口袋公园改造前

黄埔体育中心北口袋公园改造前

黄埔体育中心北口袋公园改造后

黄埔体育中心北口袋公园改造后

嵌入式体育设施增添“+体育”活力场景

增城区利用广深高速新塘立交上盖空间打造的海贝公园,以生态为牵引,建设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空中公园,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并对外开放,配置超35项休闲健身设施,涵盖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全龄活力健身圈。在白云区益云科创中心旁刚刚建成的海丝中央公园,也融入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以及滑板、陆冲等潮流运动,进一步丰富、扩展全民健身的承载空间,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活力。

增城海贝公园建设前

增城海贝公园建设前

增城海贝公园建设后

增城海贝公园建设后

升级改造现有设施焕新运动体验

坐落在海珠区琶洲新村带状绿地中的运动场,结合潮流元素和街头文化特色,将昔日老旧的球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高标准、高颜值的足球场和篮球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样,白云金沙洲滨江公园升级改造现有足球场、篮球场,增设游泳馆等设施,创新融入“文体中心+”理念,打造综合性文体中心新标杆项目。

琶洲新村运动场改造前

琶洲新村运动场改造前

琶洲新村运动场改造后

琶洲新村运动场改造后

惠民体育设施的建设实施,不仅提升了广州体育基础设施水平,还为全运会各项赛事的训练、热身等提供了充足的场地保障。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继续以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加快推进各项惠民体育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健身场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向往。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