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主阵地 打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力引擎

2025-05-21 17:0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新式媒体快速发展,新兴传播模式快速兴起,全媒体传播领域欣欣向荣、生机勃发。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宣传思想阵地的交锋和较量愈发严峻复杂、尖锐激烈,各类舆情事件引发公众热议。高校作为思想交流最活跃、碰撞最深刻的场所,如何坚守宣传工作主阵地成为了高校校园媒体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和网络传播格局的深刻重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定主阵地意识,强化平台治理能力,提升传播质效,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奏响新时代高校校园宣传主旋律。

一、 牢牢把握政治方向,锻造政治过硬的校媒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政治方向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要坚决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的根本原则,确保校园媒体始终成为传播党的主张、引领校园思想、服务育人使命的重要力量。当前,高校宣传阵地中仍存在个别账号导向偏差、言论审核机制不健全、宣传团队意识形态意识不强等问题,亟需以“讲政治、强引导”为首要标准,压实校内各级宣传主体责任。在高校媒体建设、发展、经营、创新、开拓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这一原则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始终坚持校园媒体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拓展传播平台,更好地传播校园声音,为师生员工发声。

校媒团队作为校园宣传工作的主力军,队伍的思想纯洁、动机端正、作风纪律必将深刻影响校园宣传工作的开展,关乎着高校宣传工作的生命。高校校媒队伍普遍由青年师生组成,必须注重从思想上引导、从制度上规范、从实践中锤炼,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骨干力量。因此,校媒团队必须强化坚守主阵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政治纪律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增强对“舆论引导力就是领导力”的政治认知,提升把握导向、引导受众的能力。校园媒体不仅要基于校园、观察校园,还要不断拓展媒体视野、提升媒介素养,不断挖掘新形式、唱响主旋律,从而提高校园宣传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 构建多平台联动机制,拓展主阵地传播广度

“宣传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多端互动平台深刻改变着传播生态。各类媒体平台是高校媒体进行宣传工作的直接阵地,是反映高校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的平台。面对当前舆论环境复杂、宣传渠道繁多的特点,高校宣传的渠道和方式要主动接轨时代、拥抱时代,这就要求高校媒体主动求变主动应变,快速学习了解宣传新渠道的传播模式。当今时代作为融媒体时代,多屏多端互联成为时代主流,资讯快餐化特征愈发明显。高校媒体要深刻把握当下新媒体的时代特征,要针对平台多元化、受众多元化、内容同质化的新特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形式革命,深刻把握受众群体的画像,结合宣传平台与受众群体的特点,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对校园文化、校园思想的宣传力度,提高不同群体对于校园的了解与认识,促进校园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在新媒体赛道充分发力的同时,要继续抓好抓实传统媒体宣传路线,发挥校报、广播、校刊等平台“内容沉淀”和“价值表达”优势,做优做实传统媒体的宣传,推进“内容+平台+场景”融合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传播合力,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校园宣传的引导力感染力

高校宣传工作的“根”在主流价值,“魂”在校园精神,只有在守正中创新,才能在创新中守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创新是高校媒体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媒体立足当下的根本与基础。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为,才能在时代前行的浪潮中立稳根基。这也说明高校宣传工作需善于捕捉热点、跟踪热点,敢于创造热点,将新兴元素与校园新闻相结合。在创新的同时切不可脱离校园宣传服务校园建设这一主线,只有守住校园媒体服务校园的根本,守住传播校园声音的使命,守住“校园”这一宣传主线,才能使高校媒体在校园立稳基础,继续创新。

新时代校园宣传既要有思想高度,也要有艺术表达、技术运用和受众思维,实现从“你听我讲”向“我们共鸣”的转变。要办出让师生员工满意、让校友赞许、让关心关怀高校发展的人士欣慰的新闻,就必须坚持讲好校园故事,坚持校园主线,深度挖掘校园故事背后的真、善、美,传播校园的好声音、好精神、好风尚。与此同时,校园媒体还需把握价值表达与情感共鸣相统一,实现“思想深度+视角宽度+情感温度”的三维传播表达,让主流价值可感可亲、青春表达更有共鸣,增强宣传内容“进得去、留得下、传得开”的能力,体现高校深厚的人文情怀与校园特色。

四、发挥青年优势,培育新时代校园传播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青年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天然主体力量,他们既是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也应成为舆论引导的生力军。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宣传的实践中必须注重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引导青年以主角姿态承担起宣传引导责任,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传播中涵养情怀。在开展宣传工作时,要注重面向学生记者构建“理论+技术+实践”体系,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实践锻炼,通过“以干代训”“以写促学”“以讲促思”等方式提升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参与校内主题宣传、对外舆情回应、理论宣讲和融媒体作品创制,让青年在“策划—采访—写稿—发布—互动”全流程中接受实战锤炼。高校宣传主阵地能否守得稳、打得响、传得远,关键在青年。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青年故事、传播好青年声音、释放好青年动能,在“青年讲青年事、青年讲青年人”的传播场中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和传播号召力,为新时代校园舆论场注入青春力量与创新活力。

高校不仅是知识的高地,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巩固,事关育人主阵地的安全稳定。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队伍守好、守稳、守强主阵地。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性原则、人民立场、青年导向、融合思维,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现主阵地更强、主旋律更响、正能量更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舆论保障。

【作者】黄达玮(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硕士研究生

【供稿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编辑 周丽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