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潮州如何用绿色“链条”,串起城乡“诗和远方”

作者 董志豪 2025-05-15 08:51

沿着国道228线仙碧段驱车前行,道路两侧行道树如绿色长廊般延伸,层层叠叠的枝叶在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这条充满绿意的道路,是潮州市饶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带的一段。该示范带起于钱东镇高速口,终于柘林镇西澳村,全长54公里,沿线分布着9个示范点。饶平县通过推进“林路融合”,提升城镇景观风貌,延伸山海绿美廊道,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铺就绿色底色。

在潮州,像这样绿意盎然的景观正不断延伸拓展。当前,潮州市在乡村绿化工作中集中资源力量,加快5个乡村绿化示范带、11个示范片、66个示范点的建设,致力于打造点上有效益、片上有特色、面上有风景的示范带片点,将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共同编织出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也为潮州市的生态宜居建设与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厚植绿的底色

编织美丽山水风景带

韩江碧波荡漾,两岸的绿化美化工程正持续开展,这是潮州市精心打造花园城市形象的重要一环。如何厚植城市绿的底色,编织出一幅绚丽的美丽山水风景带?潮州市给出了答案——通过规划建设绿美生态建设示范带、乡村绿化示范带、“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带,进一步推动绿美生态环境提质升级。

在这场行动中,潮安区全力打造全省首条绿美生态建设示范带——将金舟岛郊野公园、陈吊王寨山地公园、山犁村古树公园等众多生态景观节点串联起来,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风情。

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作为绿美示范带的关键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

溪美村作为绿美示范带的关键节点,生态环境优美。

溪美村作为绿美示范带的关键节点,生态环境优美。

暮春时节,漫步溪美村凤凰溪东侧,嘉宝果、枇杷、芒果等10余种果树依岸而立,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美景。

溪美村初步整合出约76亩土地,并在这片整合后的土地上种上果树。

溪美村初步整合出约76亩土地,并在这片整合后的土地上种上果树。

早年分田到户时,土地被分割成小块分散经营,缺乏统一规划,树木自由生长,林地仅具基本绿化功能,收成价值低。“橄榄树低产年份时亩产不足800斤,竹林经济效益微乎其微。”溪美村村委会副主任朱史文回忆道。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2024年底,我们启动了凤凰溪东侧土地整合工作。”朱史文介绍,溪美村积极探索出路,出台土地整合方案,将碎片化土地收归集体管理。过程中,村集体以每亩每年600元的标准向村民支付租金,对原有树木实施差异化补偿,同时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为赢得村民支持,该村双管齐下,一方面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讲政策,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逐户走访沟通。“在了解到村庄未来发展规划和美好前景后,村民逐渐消除顾虑,态度从抵触转变为积极参与。”朱史文说,如今,溪美村已初步整合出约76亩土地,并在这片整合后的土地上种上果树3030株。

在绿化示范带建设上,潮州市各区域注重发挥自身特色,湘桥区以“一江两岸”为图景的乡村绿化示范带为核心,以水为带串联起湿地公园、笔架山、仙洲岛环岛碧道等节点景观,形成碧水青山绕古城宜居宜游景观带。

滨水公园内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基础设施。

滨水公园内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基础设施。

饶平县以绿道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道、省道、乡镇主干道风貌,沿路种植大腹木棉、富贵榕、风铃木等景观绿化树,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带,林路融合提升城镇景观,延伸山海绿美廊道。

绘就美的图景

匠心打造城乡精品片

“这里以前环境‘脏乱差’,建筑垃圾、废弃车辆堆积,土壤和水源受严重污染。现在推开窗就是绿地,真是大变样了!”近日,湘桥区城西街道仙洲岛上洲村村民翁伯站在正在施工的滨水公园旁,满脸笑意地讲述着身边环境的改变。目前,这座滨水公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158棵挺拔乔木扎根沃土,1.4万平方米草皮如绿毯般铺展。

在绘就美丽图景、打造城乡精品片的进程中,潮州市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村级示范点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条生态绿链,为城乡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滨水公园内乔木生机挺拔,草皮如绿毯般铺展。

滨水公园内乔木生机挺拔,草皮如绿毯般铺展。

湘桥区将城西街道上洲村、下洲村整体规划为沙洲岛潮人公园乡村绿化示范片,通过一系列举措对环岛路整体风貌进行改造提升。不仅开展复合型生态创新碧道建设、修建环岛路补充连接段、打造环岛路湿地公园和亲水平台,还精心设计隔离植物景观。随着计划稳步推进,一幅江岛辉映的美丽画卷在韩江之滨徐徐展开。

潮人公园内,精心设计、色彩绚丽的公园花圃景观。

潮人公园内,精心设计、色彩绚丽的公园花圃景观。

饶平县也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汤溪镇以东线绿色廊道示范片为依托,围绕水库风光这一生态核心,以“森林小镇”为载体,大力发展茶叶、青梅等连片种植产业。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生态与人文资源,精心构建起“山水相映,农园慢居”的特色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居豪“梅林”、青竹径“石谷花海”等多个精品片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感受乡村之美。

潮安区江东镇绿美示范片同样精彩纷呈。该示范片起于东前溪村,途经佘厝洲村,止于下湖村,巧妙整合绿美河道、红色文化和农文旅景区等要素。在党建引领下,示范片内已种植芒果、桃花心木、龙眼、荔枝等共计2329株树木。通过大规模种植树木、花卉,江东镇不仅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还持续推动村庄从单纯的“绿”向精致的“美”提质升级,让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得益彰。

潮州市林业局表示,在湘桥区、饶平县、潮安区示范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潮州市持续发力,积极打造归湖镇,金石镇,樟溪镇新溪,意溪镇意东三路、北山路,官塘镇,桥东街道等多个示范片。这些示范片将为潮州实现全域美丽增颜值、添内涵,助力潮州向“最宜居秀美城乡”迈进。

集聚富的要素

深挖美丽经济“新宝藏”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在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征程中,潮州市锚定“由美及富”目标,以66个乡村绿化示范点和11个果树种植示范点为支点,将绿色生态作为发展底色,以产业振兴为强劲引擎,勾勒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饶平县浮山镇坪洋村被誉为“柿饼之乡”。在省道222线柿饼文化街的后山坡,2000株新栽的柿子树苗迎风舒展枝叶。今年,浮山镇紧扣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这些树苗不仅为山野披上绿装,更承载着未来的丰收希望,将为当地柿饼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到秋冬时节,这里将一片橙红橘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气息。

坪洋村内新栽的柿子树。黄品 摄

坪洋村内新栽的柿子树。黄品 摄

为了让“土特产”变成农户增收的“金果子”,坪洋村以柿饼文化体验园为核心,加速产业补链强链。目前,该村已串联起柿饼文化街、柿饼加工区,形成完整的柿饼文化全链产业圈。按照规划,明年种植规模将从现有的区域扩展至500亩,通过分批种植柿树补足原材料供应链,同时引入文旅产业,让“甜蜜”产业持续释放活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嘉宝果新叶翠绿、枇杷树黄叶点缀、芒果树苗复叶泛光……在潮安区归湖镇溪美村,另一场生态与经济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溪岸果廊”的独特景观已初见雏形。“这些果树既是风景,更是财富。”朱史文介绍。村里计划投入200余万元,打造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绿美精品示范点。项目落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带动200余人就业。

在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示范点同样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典范。在原有环村龙眼种植的基础上,该村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在沟下路补植35株龙眼树与黄皮树,在北龙路种植320株杏树。如今,四季有景的高厝塘村,正全力打造乐山乐水、宜居宜业的绿美示范村,推动“绿美颜值”向“宜居价值”深度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从饶平的柿饼飘香,到潮安的果廊绵延,再到湘桥的绿树成荫,一个个示范点如点点繁星,照亮潮州全域。潮州市林业局表示,在示范点示范村的引领下,潮州正以生态画笔勾勒全域美丽新图景,逐步实现绿色空间提档升级、城乡风貌韵味共生。

文/图:董志豪(除署名外)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