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然而,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24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小微协调机制”)。随后,广东迅速建立全省支持小微协调机制。
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用好小微协调机制、服务好发展好小微民营企业,是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广东小微企业规模庞大,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朱伟说,加快协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既有助于广东活跃微观主体、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也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更好地支撑经济大省挑大梁。
高位统筹推进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南方日报:过去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已建立各类政银企对接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以往相比,这次建立的支持小微协调机制有什么不同之处?
朱伟:小微协调机制最大的特点,是高位建立、高位推动。党中央、国务院专门部署,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推动政银企深入参与、互相配合,汇聚工作合力,致力于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全链条、各环节,彰显了中央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的决心。
广东小微企业数量占市场主体数量约九成,贡献营业收入占比约五成,贡献就业人数占比约六成。可以说,小微企业是保持广东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
按照国家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省由省发展改革委、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牵头组建省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分管省领导担任省工作专班总召集人,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为成员单位,统一工作平台,动员指导各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目前,全省21个地市、122个区县均参照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高效工作体系,确保政策精准触达小微企业,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协同性与执行力。
小微协调机制另外一个特点,是有效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使用效率,让资金直达基层,精准破解融资难题。通过将金融政策供给和地方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实现送政策上门、送资金入户,将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化为实体经济有效的需求。
工作启动至2025年4月30日,广东省内已走访49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累计授信总金额2.21万亿元,累放贷款总金额超1.66万亿元,贷款年化利率3.2%左右,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成效排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广东小微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分布广、行业多、需求差异大。在实际走访过程中,我们如何确保摸排调查工作取得实效,又形成了哪些广东的特色做法?
朱伟:扎实开展摸排调查是支持小微协调机制的重要前提。如果底数摸不清、走访不到位、覆盖面不足或者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后续的筛选、对接等关键环节也会产生偏差。
区县最贴近基层、最了解小微企业,这个机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区县,低成本信贷资金能否直达基层,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关键也在于区县。2024年10月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镇街迅速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进园区、进社区、进商圈、进乡村,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为提高走访效率,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精准筛选清单,走访全面覆盖。去年10月,我们基于“小微企业名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近两年社保缴纳正常的小微经营主体414万户,列入优先走访目标企业清单。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将走访范围拓展至所有的小微企业和1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推动走访目标全覆盖。
二是数据赋能增效,实现精准对接。科技赋能是广东的一大特色。我们在“粤信服”小程序设置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和共享各类信息,实现走访登记、融资申报、推荐审核、需求派发、融资对接全流程线上化闭环办理,并自动导入10项核心指标数据,大幅降低手工采集工作量,保障数据精准、安全、高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小微企业也可以直接扫“码上融”,随时随地在线发布融资需求。
三是整合多方力量,确保政策直达。实行基层政府与银行“1+1”走访模式,网格化分片包干,由政府负责宣传解读、银行负责产品解读,并通过政策宣讲动漫短视频、走访活动手册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政策宣讲。同时,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充分尊重企业意向,避免多头对接,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政银联手施策为小微企业融资“架桥铺路”
南方日报:从前期摸排调查看,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存在哪些堵点痛点?专班又如何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参与、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朱伟: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多次到各银行机构调研督导,赴广州、东莞、佛山实地考察,去银行基层网点查看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也走访了多家小微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我自己有几点深刻体会:
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痛点,一方面来自于信用信息不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周期短,往往缺乏连续稳定的财务记录,导致银行审核更谨慎,融资门槛和成本上升;同时小微企业通常缺乏像房产、大型设备这样的高价值抵押物,难以通过传统抵押贷款渠道获得所需资金,即便能够获得贷款,额度也往往有限。
另一方面,与银企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也有很大关系。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难以整理符合要求的贷款材料,而银行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加剧了融资困难。
面对这些难点堵点,专班有针对性地用“两手牵”的工作方法,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小微企业。
一是全覆盖组建专班,构建“能贷”机制。推动各级银行机构同步成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对暂不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建立“辅导清单”,“一企一策”提出辅导建议。
二是健全尽职免责,增强“敢贷”信心。将推动银行机构落实尽职免责纳入机制工作范畴,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高于各项贷款3个百分点的不良容忍度,解决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是强化风险分担,激发“愿贷”动力。通过地方政府融资担保,因地制宜地推出了36种特色担保产品,覆盖潮州陶瓷、清远农业、汕尾智造等产业,累计贷款超过76亿元。
四是推动扩围增效,夯实“会贷”基础。将首贷、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工作嵌入协调机制,让“首贷更精准、信用更有效、续贷不再难”。
五是推行闭环机制,提升“快贷”水平。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利用“数据+模型”,建立线下审批绿色通道,大幅压缩审批时长,实现“能贷快贷”。
六是推动“应降尽降”,营造“惠贷”环境。推动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引导降低收费水平,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南方日报:近期美国政府大搞关税壁垒和贸易霸凌,冲击全球贸易秩序。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外向型特征显著,广大小微企业难免受到影响。下一步专班在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将如何进一步优化或创新?
朱伟:当前我国外贸领域,特别是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实较为严峻,在这方面,国家和省里已有部署应对。最近,我们已根据国家要求,在省支持小微协调机制单列外贸板块,建立外贸工作组,下发小微外贸企业的走访目标清单,将小微外贸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优先开展走访对接,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
外贸是广东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对广东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将优化支持外贸企业融资政策,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和政策性银行作用,进一步扩大贸易金融覆盖面,提高信用贷款占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外贸企业妥善应对市场波动。
总的来说,尽管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仍有较大空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作协同、进一步加大走访力度、进一步扩大宣传效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以更加有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走深走实,全力推动我省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记者 吴哲 陈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