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领域重点攻坚!惠州深入开展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

2025-05-23 09:03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一座城市的应急能力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而排查身边的事故隐患,则是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关键之举。

2025年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安全强基固本攻坚的关键之年。省委将其定为“隐患排查治理年”,重点突出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以高质量的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减少隐患的产生。

今年以来,惠州市各级各部门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结合“万名专家下基层”行动和建立隐患举报奖励机制等创新方式,从根本上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灾害发生,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防患于未然

开展拉网式起底式隐患大排查

当前,惠州正值生产经营和城市建设的活跃期,叠加夏季高温天气和汛期的到来,自然灾害与各类安全风险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众多,面临诸多客观困难与挑战。

惠州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今年以来,惠州市安委会迅速印发《惠州市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方案》、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各县(区)、市有关单位印发子方案,全面开启“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惠州各级各部门坚持“防”字在先、“严”字当头、“实”字为本,聚焦化工、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爆、非煤矿山、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紧盯人员密集场所、危险作业、重要工程、敏感时间节点等环节,以“4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为主线,迅速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实施系统治理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为保障代建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惠州市代建局采取交叉检查方式,对市中心人民医院金山院区一期等4个重点项目开展第一季度质量安全检查,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危大工程管理、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工程质量管控等9项内容,排查整改隐患问题44项。

抢抓实施“两新”政策的有利契机,惠州加快化工行业老旧生产装置设施更新、住宅老旧电梯安全整治等重点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严把各项使用端、生产端、管理端、科技端安全关,解决一批本质安全“老问题”。今年,惠州完成老旧渔船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打通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等安全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共计558项。

科技赋能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效能。惠州市应急管理局创新监管方式,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广东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测预警系统等方式,整合视频监控、边坡监测、雨量监测、传感器数据、企业生产台账等关键信息开展定期线上巡查巡检,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已排查整改非煤矿山企业问题隐患84项。

隐患排查治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安全生产的水平。据统计,惠州全市4372家企业已建立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清单,累计排查问题隐患1.08万个、重大事故隐患219个,均督促属地、部门严格落实整改举措,确保隐患整改闭环,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多方联动

协同作战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的过程中,惠州坚持部门、企业、专家、社会“多方联动”,提升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等关键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深度融合专家下基层帮扶行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帮扶。

多方联动聚合力,共筑安全“防护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惠州全市累计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培训7.49万人;惠州市安委办会同住建、交通运输、应急和消防等部门组成7个综合督导检查组,赴各县(区)开展第一季度综合督导检查和专家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查隐患、提能力、解决安全难题;全市组织专家指导服务666人次、指导服务重点企业583家。

深入推进“拆窗破网清障”,全力畅通生命通道。行动以来,惠州全市累计拆除违规设置的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等5.5万余处,持续推动仓储物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整治,全面消除火灾隐患。

特种设备安全,须臾不可放松。惠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攻坚,推进老旧设备风险管控,建立石化区15年以上老旧设备底数清单,重点督导企业完成超期设备安全评估,分类推进264台满20年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印发2025年燃气气瓶充装、港口起重机械等专项检查计划,联合应急、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特种设备综合协调联络机制工作制度,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向“多元共治”方式转变。

校园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惠州市教育局相继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学校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围绕校园安全、校车安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累计排查问题隐患149项,开展专家服务150人次。

拧紧燃气“安全阀”,守牢安全“生命线”。惠州市安委会下设市城镇燃气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市燃气安全管理工作专家库,通过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评估,加大瓶装液化石油气规范化管理力度,部署打击整治“黑气黑瓶”、取缔供应站挂靠经营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局以及32家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集中约谈会,部署对存在虚假检查、安检不到位等情况的供气企业,将依法立案、从严查处,推动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县区同样在行动。近期,惠阳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区安委办联合区消安委办,组织民政、住建、应急、市监、消防等部门,重点排查整治老人生活区消防设施缺失、电气线路老化、安全管理薄弱、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用火用电用气行为是否安全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是否制定和及时开展等突出问题。

奖励“吹哨人”

打通隐患排查治理“最后一厘米”

在惠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人人都是安全员、个个争当“吹哨人”,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扣件螺栓松脱未拧紧,扫地杆缺失,多处杆头外露长度不足10厘米。”3月5日,惠州仲恺供电局安监部陈某在检查110kV厚德站基建工程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发现现场存在多处安全隐患,立即向所在部门报告。

惠州仲恺供电局安监部到现场核实情况后,随即约谈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将相关问题整改完毕且经验收后,方可继续作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公司内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规定,陈某被奖励人民币5000元。

这是惠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制度机制,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完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生动缩影。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惠州制定印发了《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推动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对报告事故隐患的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奖励,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等突出问题的予以重奖,激励从业人员及早发现并报告身边的事故隐患。

据统计,惠州全市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机制单位共3499家,报告整改问题隐患24291个,奖励金额87.5万元,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的浓厚氛围。

惠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倡导生产经营单位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升级,充分调动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双方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查隐患、全员保安全”的共治格局,有效防范遏制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该负责人提醒,企业要注重加强对从业人员报告隐患情况的分析,举一反三研判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撰文:糜朝霞 李佳晓

图片:惠州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