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 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这份中医抗“压”指南请收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2025-05-17 14:29

降压不理想,中医来帮忙

医学指导:心血管二科(心力衰竭、高血压病)

吴辉主任医师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众所周知,高血压已成为人群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病等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首要病因,因而对人群的危害极大。

据统计,我国已有近3亿人罹患高血压,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控制仍欠满意,表现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三者分别为51.6%、45.8%和16.8%),尤其控制率处于相对更低的水平。也就是说,高血压病患者尽管接受了降压治疗,仅有1/3的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尚有近2/3的患者血压未能降到正常目标,这是一个很令人吃惊的数字!

如果高血压患者已接受了降压治疗,血压仍然降不下来,或血压时高时低波幅较大,怎么办呢?这几乎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面临的一个最普遍也最重要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广中医一院高血压病防治团队悉心为您支招!

血压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

中医两招助您缓解!

高血压引起头痛头晕?

按揉这两个穴位助你缓解不适

防治高血压

记得先把嘴巴“管严实”

01

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好的原因

及对策分析

1.药物因素

(1)服药依从性差:如漏服、自行减量或停药。

---对策:简化用药方案(选择长效制剂或固定复方制剂),设置服药提醒。

(2)药物选择不当:未针对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衰)选药,药物种类或剂量不足。

---对策:调整药物类型(如ACEI/ARB适合糖尿病肾病),逐步滴定剂量或联合降压药物应用。

(3)药物相互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激素、抗充血剂(如伪麻黄碱)会拮抗降压效果。

---对策:排查近期用药,避免联用影响血压的药物。

2.生活方式因素

(1)高盐饮食:钠摄入>5g/天可抵抗降压药效果,尤其盐敏感性高血压。

---对策:限盐(<5g/天),警惕加工食品、酱油等“隐性盐”。

(2)肥胖与代谢异常:体重超重及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常导致难治性高血压。

---对策:减重(目标BMI<24)、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氧运动。

(3)其他不良习惯:过量饮酒(>30g乙醇/天)、吸烟、久坐不动。

---对策:限酒(男性≤20g乙醇/天)、戒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 疾病因素

(1)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有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诊断线索:年轻患者、突发高血压、低血钾、打鼾伴日间嗜睡。

---对策:筛查激素、肾动脉超声、多导睡眠监测等。

(2)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

---对策:评估肾功能、尿蛋白,优先选择肾脏保护作用较优的降压药;

4. 其他原因

(1)血压测量误差:“白大衣高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不规范(如未静息5分钟、袖带尺寸不合)。

---对策:家庭自测血压(早晚各2次,连续7天),动态血压监测。

(2)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压力过大、失眠等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

---对策:心理干预、减压疗法、正念训练,必要时抗焦虑治疗。

5. 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定义:联用3种降压药(含利尿降压药)仍不达标,或需≥4种药物控制。

---对策:建议与心血管专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计划,确认依从性及继发性病因,调整降压药物方案,药物效果不好可选择最新微创介入治疗术(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

02

充分应用中医药,优化血压控制

长期临床实践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效果好,安全性高。

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

(1) 中药内服:如中药汤药、中成药制剂、中药膏方、降压茶等;

(2) 中药外用:如中药外敷、足浴、熏洗等;

(3) 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按摩、刮痧、导引气功、呼吸吐纳等。

2. 中医药应用时机:

中医药可应用于高血压病的全疾病周期,从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到后期并发症处理。主要可用于:

(1)对于有家族遗传背景的高血压易患人群,可在其高血压未发或血压处于临界状态时即可采取中医药预防性干预,防止其发生高血压。

(2)对于处在发病早期、血压轻度升高且其心血管风险较低的患者,可先尝试1~2月的纯中医治疗。

(3)血压达2级或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起始即可采取中医药与降压西药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已服用西药降压药物的患者,如降压效果不理想,亦可及时联合中医药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血压达标。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与特色

(1)强调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注重人体阴阳平衡并恢复机体自身的血压调节功能。另外,中医具有治未病的优势,防治一体,易实现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有机结合。

(3)中医药降压作用明确、缓和而持久,其稳定血压的效果较突出,避免血压波动,因而与西药联合能发挥协同降压的效果。

(4)改善高血压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具有稳定血压避免血压波动的作用特点,因而在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方面具有优势。

(5)中医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简便廉验,易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如果高血压患者已接受降压治疗而降压效果不满意时,建议积极应用中医中药,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中西医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更易实现优质降压,从而控制高血压所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二科

(高血压/心力衰竭专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是国家华南区域中医心血管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华中医药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国家华南区域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血管二科(高血压/心力衰竭专科)由原心血管科分化而来,专科诊疗范围包括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其中以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为主攻及优势病种。

本专科拥有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2个、广东省名中医2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本专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宗旨,在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团队经验。在现代医学应用方面,遵循指南开展最优化诊疗,创建了难治性高血压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开设了难治性高血压专病门诊。在发挥中医药优势方面,专科以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五诊十纲”学术思想为指引,贯彻以“阴阳”为纲、以“脏腑”为目,以脏腑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为经纬,创立了“平补肝肾”、“平调阴阳”“补肾降压”、“活血通脉降压”等一系列有效治法及方药,成功研发了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医院制剂“调平康片”、“补肾益心片”、“眩晕康片”等,结合中药膏方、降压茶、降压中药药膳等应用;同时,专科长期应用中药足浴(邓老沐足方)、耳尖放血、针灸及穴位敷贴、降压体操等适宜技术防治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及推广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高血压病医院制剂

(调平康片、补肾益心片、眩晕康片)

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足浴(邓氏沐足方)、刮痧、耳尖放血

执行编辑丨陈苑汕、李建国、楚惠

责编丨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丨杨铭昊

审定丨方熙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