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直属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编制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优秀案例集》,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市级典型成果之一。
何谓惠州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南方+记者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该评价机制为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支撑专题,通过分析区域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重点识别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
据悉,“双评价”立足本底特征,构建惠州特色评价指标,为惠州市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确定、“三区三线”科学划定、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地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何以入列全国市级典型成果?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惠州“双评价”工作启动时间早,于2019年4月率先启动市级“双评价”工作,创新探索开创出一条“省—市—县”高效联动的工作模式,为检验国家“双评价”方法科学性提供了地方实践反馈,为制定广东省“双评价”技术指引提供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依托城市自然资源禀赋,惠州“双评价”成果丰硕,形成鲜明的特色化指标体系。
该“双评价”成果立足“亚热带沿海山地丘陵+东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地理本底特征,积极构建特色化指标体系,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化评价方法,创新性细化华南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测算,并增设港口建设适宜性、海上风电布局适宜性、中草药种植适宜性评价,区域发展增长极潜力评价,市域“三生”空间综合识别等内容,为该项工作的实践提供了多样化的范例。
此外,随着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加速落地,“双评价”成果应用实效也在有序发挥。通过强化技术支撑,深化专题研究,促进国土空间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通过建立常态化评价体系,支撑规划实施管理,助力重大项目发展,切实为惠州社会经济发展指引护航。
南方+记者 张峰 通讯员 邹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