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过后,黄埔区联和街网格员阿娟的鞋尖沾着泥水,穿行在暹岗新村的楼宇间。她的目光扫过楼道——曾挤满电动自行车的“生命通道”,如今畅通无阻;不远处新建的充电车棚内,烟感报警器与消防喷淋头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见微知著,枝叶关情。
这细微之处的变化,正是黄埔区联和街道以民生微实事为牵引、以创新治理为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广州“拼经济”的鼓点响彻之际,唯有夯实“治理”根基,发展之路方能行稳致远,活力之城方能基业长青。
联和街将民生微实事融入发展血脉的深层逻辑——以精细治理化解风险隐患,以机制创新织密防护网络,让企业敢干、群众安居。
民生“小切口”托起安居“小确幸”
“这么多电动车停在一块儿,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在科学城园区工作的黄先生,曾对电动车充电问题忧心忡忡。
今年来,该街道党工委牵头制定清单,全面排查消防隐患,大力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累计清除安全隐患727处,更换到期灭火器1800余个。
面对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联和街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清出去”,更是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民生服务与精细化治理,四步走破解困局,提升生活便利与安心感。
规划先行,破解充电难。街道联合多部门踏勘调研,深挖空间潜力,在主要社区加速布局集中充电棚,几个月内,262处集中充电棚,7377个充电端口,织就了一张覆盖居民日常需求的“便利网”。
科技赋能,打造“安心充”。车棚建好了,黄先生的顾虑如何解?街道向专业部门取经,引入行业领先方案,烟雾报警器实时监测、自动喷淋系统瞬间响应、灭火器触手可及,这套智能系统默默守护,让便捷充电更添一份安心保障。
宣传演练,共建“同心圆”。 近来,该街道联动社区居委、微型消防站、物业,组织了12场贴近生活的实操演练,手把手教居民使用消防器材,150余人次参与其中。线上推送实用视频、更新充电地图,线下发放手册、举办活动,立体化的宣传沟通,让便民信息直达居民,也凝聚起共同维护家园的合力。
消防应急演练现场。
消防应急演练现场。
绿色升级,点亮“新生活”。在解决民生实事之上,街道更着眼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充电能否更绿色?”这一思考命题,催生了新实践。在地铁黄陂站、神舟路站旁,首批融合绿色理念的“零碳”充电站启用。光伏板吸收阳光,锂电池储存能量,逆变器输出清洁电力。日供电20kW·h,可以满足20次充电需求,即便阴雨天也能待机两天。光伏板下,汩汩流入电池的绿色能源,点亮了更环保、更美好的社区生活新图景。
黄陂地铁口“零碳”充电站。
黄陂地铁口“零碳”充电站。
小小充电桩的升级之路,从解决“充电难”到追求“安心充”“绿色充”,映照着联和街民生服务从回应关切向优化体验、提升品质的深层跃迁。这些“微实事”的实践,正稳稳托起居民日常生活的“小确幸”。
机制“微创新”激活治理“大效能”
基层治理的密码,不仅在于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完善,更在于看不见的制度韧性与人情温度。联和街深耕“小单元”,激活“大能量”。
科学城内,172个小园区星罗棋布。过去,园区各自分开运营,安全管理难免力有不逮。联和街开出“融合药方”——“小园区大综治”。在广州科技创新基地、A派科技园、凯德金融中心等11个“小园区”率先挂牌的综治中心,统筹着300多名专业巡防队员,其中200余名提供24小时值守服务。52支巡防队伍日夜穿梭于园区。他们不仅是治安员,更是隐患排查员、矛盾调解员。
某电子厂劳资纠纷初现端倪,巡防队员在日常走访中敏锐捕捉,综治中心联动劳动部门提前介入,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重点场所突发模拟演练,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今年以来,多起纠纷事件在“小园区”内被高效化解。一个好的环境,成为园区招商、企业扎根的“隐形竞争力”。
治理温度,最终体现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全面提升。这离不开无数“微治理”的持续滋养。
联和社区网格站荣获锦旗。
联和社区网格站荣获锦旗。
深夜,黄陂社区402房的犬吠声搅得四邻难眠。网格员阿全没有强硬制止,而是连续数晚登门:第一次轻言提醒,第二次播放手机录下的刺耳吠叫,第三次分享降噪小贴士……最终,阿全用耐心与智慧,融化了一扇门的隔阂。
一扇未封的逃生窗,曾是李阿姨家孙子的安全隐患。网格员小辰接到求助,迅速协调免费安装安全窗。“这扇窗封住危险,带来安心。”李阿姨的肺腑之言,道出网格工作的价值。汤女士送给网格员蒋龙的“热情周到 服务满分”锦旗,则凝聚了更深的信赖——从帮办租赁备案、清除树枝隐患,到物色新铺面、调解邻里停车纠纷,网格员成了她闯荡社区的“定心丸”。
这些点滴故事,依托于联和街精心构建的“警网融合”大格局:101个网格、24个警网工作组、24支“1+1+N”队伍(1警+1格+N力量)深度融合。“三官三师”、党员、志愿者等4622名“N力量”被“以奖代补”机制激活,成为遍布基层的“帮手”,目前已累计上报各类线索信息近万条。“融合之力”让风险预警更早、处置更快、人心更安。
【编者按】
盛夏七月,发展正酣。
在广州全市上下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全力拼经济、坚决保安全、聚力提品质的关键阶段,黄埔区联和街道交出一份“小街道大作为”的年中答卷:经济展现韧性,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撑工业稳步增长;安全防线筑牢,守护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品质持续升级,优化绿美生态与宜居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
联和街的实践,是对三大任务协同推进的基层探索。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推出“联和街年中观察·拼经济保安全提品质”系列报道,解码这条街道如何在有限空间释放无限潜能。第二篇聚焦“保安全”,看联和创新基层治理为民生办实事,敬请垂注!
更多阅读
经济半年报领跑!四大行业总量居广州开发区首位|联和年中观察①
南方+记者 刘珊
设计:招凤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