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台风,带来了谣言“大雨”

长三角观察 2025-07-31 12:44
00:08

网传上海“路易号”巨轮附近现“滔滔洪水”,公安部门:假的!视频系合成伪造

“刮个台风,咋这么多谣言?”7月31日一早,有上海市民发来消息问记者。

往前一日,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复活之后直扑江浙沪,当日4时许先在浙江舟山登陆,而后二次登陆上海奉贤沿海,上海风雨明显。

给上海带来影响的不止“竹节草”,当天,网络上还流传着至少四起与台风相关的涉沪谣言,比如传播度颇高的LV“巨轮”旁洪水滚滚,以及游客被困在外滩。

南方+记者31日从上海警方获悉,6名编造传播“竹节草”台风谣言的违法人员被查处。

编造传播“竹节草”台风谣言,6人被行拘

“LV的大船这下真的是下水了。”7月30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相关视频显示,上海市南京西路商圈的LV“巨轮”洪水滚滚。南方+记者在多个平台及个人朋友圈也都看到同一条视频传播。

当日,这条视频被辟谣,LV“巨轮”一切正常,周边道路没有出现明显积水。相关视频也是由网民利用技术软件生成。LV“巨轮”是奢侈品牌LV打造的船型概念店,自今年6月下旬揭幕以来,在本地的关注度就颇高。

除了流量“新贵”,经典打卡点外滩也被造谣有大量游客受困。据上海辟谣平台,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7月30日12时00分更新暴雨黄色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确保市民游客的人身安全,黄浦警方加强了针对外滩江堤区域的巡查,劝离滞留游客。当天下午1时许,黄浦外滩景区观光平台已经实施临时封闭,观光平台上没有任何游客。网传视频和照片发生在几天前,上海突降阵雨,游客紧急避雨。

谣言不止涉及景点,还有夸大地区灾情,比如“奉贤地区严重内涝”“上海多辆汽车被洪水冲走”。

南方+记者7月31日上午从上海警方获悉,目前,有6人因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经警方调查,徐某、张某在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发布石门一路某网红商场门口积水严重的虚假视频;周某发布的三天前外滩观光平台上游客撑伞避雨的视频,造谣称30日当天有大量游客因台风被困在外滩;马某、汪某为博取流量分别在网络平台用其他地区多年前的视频篡改、合成“奉贤地区严重内涝”的视频;聂某发布外省市多辆汽车被洪水冲走的视频,并谎称此情况发生在上海。

博眼球、拉流量,谣言增加公众分辨信息的成本

上海警方表示,近日正值台风季,有些人为了在网上博眼球、拉流量,刻意篡改、编辑往年视频和文字造谣传谣,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对抗台风工作造成干扰。

关于这次和上海相关的涉台风谣言,上海辟谣平台也指出,不少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是为了收割流量;也有一部分人出于“好玩”,利用AI生成等新技术制作出不实画面,通过社交平台传播。然而,“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造假,错误的信息都会增加公众分辨信息的成本,并因此影响抗风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不少谣言闻“汛”而来。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此前发布的一篇文章分析“网络灾难谣言”时指出,这类谣言有张冠李戴型、旧闻翻炒型、虚构数据型、伪造救援型以及夸大其词型。

为什么自然灾害相关的谣言传播这么快速广泛?《中国应急管理》杂志2024年一篇文章指出,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有着天生的恐惧感,这种恐惧会让人对相关消息更加敏感。当面临可能的灾难威胁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相信最坏的情况,从而加剧了恐慌情绪的传播。且灾害发生前后,官方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所有人,这就为谣言提供了滋生的空间。

如何识别这类谣言?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文章指出,一是核查信息发布主体是否权威,优先关注政府机构、权威媒体的发布;二是不轻信夸张标题、煽动性语句以及细节模糊的内容;三是使用图片、视频反搜,通过对比原始素材和发布时间识别真假。

南方+记者 张晋 朱红鲜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