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精准施策解融资难题,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0%

作者 刘亮;唐锦洪 2025-07-15 15:12

自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动员部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有关工作以来,怀集县工作专班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探索路径,加强央地协同,全力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取得阶段性的效果。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0.6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17%。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3.7万户,覆盖全县19个镇街,实现省专班下发企业名单走访率、审核率双100%,累计授信总额超19亿元,已放款金额超16亿,平均年化利率3.93%,有效激活县域经济毛细血管。

三大平台赋能,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怀集县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创新搭建“融资对接、产品服务、政策宣传”三大服务平台,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网络,切实提升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打造精准对接平台。紧扣当地“一园区一基地”经济发展布局,针对林业、农业小微企业集聚特点,以“精准、高效、专业”为原则,组织开展10余场系列专题融资对接活动。例如,2024年10月30日举办协调机制工作开展后首个林业小微企业专场对接会,实现现场放贷4000余万元,惠及50余家林业企业;2024年12月5日举办“政银担企”融资对接会构建四方协作机制,达成2.43亿元授信规模;2024年12月24日工业园区宣讲会创新“整园授信”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15亿元综合授信;2025年4月10日举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科技金融政策宣讲暨科技金融融资授信仪式,现场为18家优质科技企业提供总额达3.46亿元的授信支持。

构建特色产品平台。编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金融服务指南》,系统梳理近60款特色金融产品,涵盖各类市场主体需求。创新推出“绿色园区贷”,有效破解新入园企业抵押不足难题,累计发放2.55亿元。同时,深化“地理标志贷”“名优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

创建立体宣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矩阵,在“南方+”“肇庆+”“怀集发布”等主流平台推出视频解读、政策图解、产品汇编等专题内容;印发《致小微企业的一封信》等宣传物料,提升走访实效;组织金融机构通过直播互动、网点宣传等多渠道扩大覆盖面,形成政策宣传合力。截至今年6月末,怀集县工作专班累计开展各类政策活动宣传报道20余次,举办各类型政策宣讲会30余场。

多方联动破壁,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怀集县强化央地协同、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银担”“银政”“银保”三维联动体系,精准施策、分类扶持,有效撬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小微企业。

银担协同发力,破解农业融资瓶颈。作为农业大县,怀集县工作专班推动金融机构与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合作。怀集农商行率先与省农担签署战略协议,创新推出“大户单走+小户批量”双轨服务模式,通过联合尽调、风险共担机制,将担保费率降至0.25%-0.4%区间。目前全县农担在保项目笔数达159笔,在保余额1.6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银政协同合作,完善风险缓释机制。在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基础上,怀集县工作专班不断深化当地“财政+金融”模式,运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一方面,自去年9月以来,推动地方政府先后新设农业经营主体应急转贷资金和实体经济应急转贷资金,目前有200万元资金滚动使用,累计完成转贷54笔、金额1209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用好已有的乡村振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贴息贷款216笔,总金额7042.3万元,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保协同创新,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怀集县工作专班立足当地林业资源优势,推动在全省首创“林权+碳汇收益权+保险”融资模式,成功发放首笔300万元林业碳汇贷款。通过建立银保战略合作,保险公司向银行推送参保企业名单,银行对投保主体给予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形成“风险共管、客源共享”的良性循环。

加大重点领域投放,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怀集县工作专班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过程中,注重对科技、外贸等重点领域和今年受洪涝灾害影响企业的扶持,精准对接企业信贷需求,助力灾后复产提速。

“白名单”精准施策,助力高新及外贸企业发展。为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怀集县工作专班印发《关于建立怀集县高新技术及外贸进出口企业“白名单”管理机制的通知》,通过建立“动态筛选—精准推送—跟踪问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优先信贷支持、利率优惠等政策倾斜,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其中,首批纳入“白名单”的高新技术企业55家,外贸进出口企业37家。截至6月末,已为名单内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7.45亿元。

县工作专班多措并举,灾后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2025年6月,怀集县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灾害,全县遭受重大损失。怀集县工作专班推动各银行机构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第一时间对受灾市场主体进行全覆盖回访,对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1043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及时提供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借新还旧等纾困举措,并推出低利率复产专项信贷资金,助力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和复工复产工作。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超8000万元,调整还款计划272笔,办理无还本续贷36笔。

撰文:刘亮 唐锦洪 莫慧玲

编辑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