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体检”记:岭师青年力量寻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护林良方

作者 姚瑶3 2025-07-17 21:00

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联合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两委”、社工站,深入世乔村红树林湿地,围绕红树林生长现状、生态功能、威胁因素及保护路径开展实地调研,以青年专业力量为“海岸卫士”做一次全面“体检”,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手数据和可行建议。

深入湿地,摸清红树林 “家底”

上午9时,由机电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跨学科学生组成的调研组,在村干部和社工带领下,对世乔村沿岸约2.8公里红树林带进行“地毯式”踏查。突击队队员踏上红树林湿地栈道,沿着蜿蜒的栈道观察红树林的生长情况,仔细观察红树植物的种类构成,记录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优势物种的分布密度与生长态势。

“红树林不仅是防风固堤的天然屏障,更是碳汇资源的宝库。” 突击队队员们表示,“通过科学调研,我们希望为当地生态修复提供精准建议,让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突击队在红树林湿地栈道进行实地调研。曾宝怡 摄

突击队在红树林湿地栈道进行实地调研。曾宝怡 摄

对话村民,倾听真实声音

突击队队员们沿村走访十余家村民,发放问卷50余份,重点了解红树林减少区域、水质变化周期、传统利用方式等。同步开展“红树林保护认知”访谈,收集村民对生态修复的诉求。突击队队员们发现,村民普遍认同红树林能防风固堤,但对科学补种、污染管控知识欠缺。社工站负责人许姐表示:“后续我们将联合突击队制作方言版科普手册,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保护理念,让保护理念更接地气。”

“你别说,这几年红树林的保护是真下了功夫,不管是措施还是效果,跟以前比都大不一样。”在当地居住了60多年的李奶奶,她的言语质朴而真诚。从大部分村民口中得知,从“怕它没了”到“看着它变好”,从最初担忧其消逝,到如今见证它的复苏,背后是日益扎实的保护工作,也承载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希望。

突击队队员们在走访村民,了解村民对红树林的大致情况。林英潍 摄

突击队队员们在走访村民,了解村民对红树林的大致情况。林英潍 摄

走进校园,播撒保护种子

突击队队员们来到了当地的世乔小学,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纯真与好奇。队员们精心设计的互动问答环节,瞬间点燃了每个人的热烈氛围。“红树林为什么被称为‘海岸卫士’”“我们能为保护红树林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现场的同学们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时,突击队队员们还与学校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在生态教育方面的情况,并计划后续依据开发红树林保护相关设计课程,将科普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让保护理念通过课堂传递给更多学生,借助课堂这块沃土,让保护理念如涓涓细流,润泽更多学子心田,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茁壮成长。

突击队队员在与小朋友交流沟通的场景。曾宝怡 摄

突击队队员在与小朋友交流沟通的场景。曾宝怡 摄

展望未来,绘制生态蓝图

此次“大鱼治水”突击队的调研活动,不仅为世乔村红树林保护提供了详实的 “体检报告”,更搭建起专业力量与基层群众、校园之间的沟通桥梁。蓝图已绘,征程再启。世乔村红树林的“体检报告”将成为新的起跑线。这片“海岸卫士”必将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为乡村振兴写下最鲜亮的绿色注脚,也为子孙后代永续蔚蓝。

撰文:全海睿 邱育 姚瑶

编辑 钟茵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