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就是广州政务云保障服务中心。在这里,各大运营商服务广州各大政务机构时,可以对云计算资源“闲收忙扩”动态调配,忙时动态扩充资源调配,闲时资源也有了更充分利用。
原本归属于各大委办局的云服务,从“孤立的云”,变成了统一管理平台。云宏信息用虚拟化软件技术,实现资源池化,进而重新分配IT资源。
云宏信息成立于2010年,正值全球云计算兴起,但国内虚拟化这一云计算核心底层技术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和“卡脖子”风险。云宏信息瞄准的正是国产化机遇。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瞄准国产化机遇
一般来说,“专精特新”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国内产业链的痛点、堵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
云宏的发展历程正是如此。云宏信息创始人张为杰较早意识到,没有自主可控的“虚拟化”技术,国内的云计算产业就如同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上,根基不稳。
所谓虛拟化,即利用软件重新定义划分底层硬件资源的技术——简单来说,将一台基础物理服务器的CPU、内存、硬件、网卡等资源“池化”,并分配给多台虛拟机,虚拟机之间彼此独立但又共享底层物理资源,实现基于单一物理设备运行多个OS及应用。
创业之初的“拦路虎”来自海外巨头。VMware是全球虚拟化领域的龙头,在中国市占率超过90%,2023年11月,博通完成了以610亿美元收购VMrare的交易。
博通将VMware产品打包进订阅制套件VCF,取消永久授权引发用户不满,价格暴涨8~15倍。
同时,博通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也存在众多变数。中国企业和机构急需在不确定性当中寻找确定性。
“国产化替代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张为杰谈到,由于比较偏底层,技术要求比较高,用户也不容易直接感受,“不像做一款应用,效果马上就可以看出来”。
而在当时,不少用户宁可选择盗版,愿意尝试国产基础软件的客户极少,“但其实,盗版不仅存在侵权,得不到保障,甚至可能被厂商秋后算账”。
基础软件要承载很多业务,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作为一家民营公司,能否支撑这样的底层技术,又如何打消用户的疑虑?
打开市场的最早两个订单来自贵阳和泉州,在连云计算是什么都要普及的年代,为拿下订单,贵阳的案例被用来开拓泉州,而泉州的案例则在贵阳被提及,两地互为案例。这是在尚没有落地案例情况下,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目前,云宏积累了超过2000家客户案例,并不断向金融、政务、能源、国防等关键行业客户开拓市场。
技术上打造“万能插座”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抓住国产化机遇,打铁还得自身硬。
云宏的软件实现自主研发的虚拟化核心引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确保了技术自主权和安全性,避免了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后门隐患。
张为杰介绍,虚拟化系列产品非简单集成,而是从底层实现了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优化,并且以轻量解耦的架构特性,满足不同国产软硬件品牌的兼容适配问题。
张为杰 受访者 供图
张为杰 受访者 供图
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走的是独立第三方路线,即不捆绑任何软硬件,而是积极打造更开放兼容的生态圈。”张为杰说,云宏拥抱国产CPU(飞腾、鲲鹏、龙芯、海光、兆芯等)、国产操作系统(麒麟、统信等)、数据库、中间件等伙伴,深度适配优化,共同打造稳定可靠的全国产云解决方案,形成强大的生态合力。
针对国产芯片指令集、操作系统特性进行了大量深度优化工作,解决大量兼容性、性能、稳定性方面的特有难题,使国产化云平台能够满足生产环境要求。
国产化适配最难的还是在生态建设上。“就好比需要10种药材才能搭配的药方,如果只有两种,很难发挥效果。”张为杰说。
作为首批广州市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链主企业,云宏也会联合伙伴一起开拓业务,有项目一起来“分一杯羹”。
“我们做成一个让大家都能用的‘万能插座’,做到兼容性,实现最强的适配性,各个硬件都能适配支持,比如海光、鲲鹏等不同的芯片和服务器都可以支持。”张为杰说,对客户来说,未来用哪家芯片、服务器或者使用不同技术路线,都不用担心。
这也是客户长期以来的一大痛点:每一个芯片技术路线不同,五花八门,导致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政,如果不具备兼容性,就意味着客户只能用同一个厂商的芯片或服务器,后续很难做到迁移,而这种深度绑定一家企业的做法,也就意味着风险。
目前,云宏的“CNware虚拟化平台”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兼容国内外主流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等200多家生态厂商,构建全栈信创生态链,满足客户不同路线的IT建设需求。
“当药材越来越多的时候,配伍各种药方也就变得更容易。当下的生态构造,对国产化也越来越有利。”张为杰说。
国际化是世界级必经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初衷是为了解决国内“卡脖子”或弥补产业链空白而设立,目标是瞄准国内市场,一开始在国际化层面有所缺失。
在云宏看来,立足本土是必然起点和根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在这个阶段,资源和精力必然优先投入本土市场。然而,“国际化缺失”不应是永久标签。
“当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掌握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时,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未来方向。”张为杰说,国内市场环境复杂严苛,能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中验证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能打磨出世界级的产品,“国产化的成功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背书”。
更关键的是,技术的普适性蕴含国际潜力。虚拟化、云计算是通用技术。在解决国产化特定挑战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如多芯片异构支持、高安全要求等),同样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在重视安全可控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
云宏也在探索与布局海外市场,寻求符合公司技术和产品特点的国际化路径。例如,CNware产品已开始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特定市场的机会,也在中东、东南亚有成功落地的实践案例。
国际化将是一个审慎、稳健、基于核心能力拓展的长期过程。张为杰说,初期重心在国内市场是客观现实和战略需要,但不意味着放弃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是成为世界级基础软件厂商的必经之路。
【点评】
广州大学社科处处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延平:
云宏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专、精、特、新”的策略高度适配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一是,嗅觉敏锐的将“硬件虚拟化,IT资源云上调配”选定为市场业务,市场领域不宽泛,高度彰显了“专精”特征。二是,云宏的“特”在于“做让客户都能用的‘万能插座’,做到兼容性,实现最强的适配性,各个硬件都能适配支持”,这种“特”高度契合客户“不想被任何一家厂商的芯片或服务器所束缚捆绑”的需求痛点,这种“特”也让云宏具有了极强的未来发展力。三是,云宏的“创新”在于自主研发虚拟化核心引擎,这种“新”让其具有了极强的可持续生命力。
中佳知识产权服务集团特约顾问、广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入库专家郭玲玲:
云宏信息科技以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动能,突破虚拟化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困局,自主研发CNware平台实现核心底层技术“0到1”跃升。其打造的“万能插座”式开放生态,广泛兼容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破解多技术路线并存导致的资源割裂难题,为政务云等关键领域筑牢安全高效IT基座。这既是信创战略的深入落地,更为国产基础软件参与全球竞争注入强劲驱动力。
【企业档案】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云计算底层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十余年,拥有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及虚拟化云平台、云管理平台、超融合一体机、云中间件、安全文档云等系列产品,并与100余家国产厂商进行深度技术适配,构建信创生态,满足高安全级别要求的客户需求。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葛政涵
统筹:程鹏 马华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中佳知识产权集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