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域经济、“唤醒”乡村新动能,顺德村居亮招!
8月25日至26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
会上,大良苏岗社区、伦教三洲社区、勒流东风村、北滘黄龙村、陈村大都村、北滘碧江社区、乐从大墩村7个村居代表,就社区活化、集体经济发展、村居共建共治、“三线”整治、农文旅融合、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作交流发言,分享了村居发展村域经济的经验与方法。
顺德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现场。张艳青 摄
顺德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现场。张艳青 摄
活化空间
焕新村居发展基底
以环境提质为先导,顺德不少村居把空间升级、活化摆在首位,通过治水美岸、整治乱象、盘活闲置资源等举措,让村居整体“颜值”与宜居度、吸引力、辨识度不断提升,同时为产业发展和治理创新铺好路、腾空间。
如何让村居的零散“盆景”变成全域“风景”?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在大良苏岗社区,政企协同推进“十村示范”项目,以“苏岗有游龙”为设计概念,打造了“一径两环五园”,打通5处岸线断点、改造5个社区公园,用1300米滨水步道串联蓝绿资源,形成两大主题游环路。
在治水美岸的同时,苏岗还同步联动专业设计师资源,启动青年设计师进社区行动,打造新潮、时尚的苏岗潮玩街区。社区有了人气,关注度自然高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苏岗。据悉,苏岗商贸综合体、德胜天汇共生花园、电动汽车充电桩及配套等项目,已累计引入资金近5000万元。
“亿元村”伦教三洲社区也坚持提升人居环境,通过营造“干净、舒适、自然”的社区居住环境,形成“环境提升—产业转型—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当三洲社区活化乌洲古村后,原有的低效厂房和小作坊升级出租,年租金翻倍增长至超15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经营私房菜、民宿等业态。而股份社还投入33万元对220亩花桔市场进行环境治理与土地优化,使得年租金由160万元增至250万元。
同样,“亿元村”北滘碧江社区,聚焦“水脉修复”, 以水为轴重构发展空间。碧江实施了暗涵复明工程,从根源上改善水环境,还对照历史文献复原了清代“五埠七桥亭门湾”格局,释放了50万平方米滨水空间,为村居农文旅融合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此外,碧江还系统梳理了190间古建筑、30多座祠堂,依托历史沉淀,吸引以德云居为首的80余家餐饮企业入驻,打造了“广东粤菜师傅名村”。而伴随着18处省市级文保单位、5处历史建筑被活化,碧江迎来了更多产业、文化空间,年均举办非遗活动就超200场、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让“遗产”活了起来。
治理创新
村民变身“主理人”
顺德不少村居正通过共建基金、网格治理等创新机制及渠道,打破治理壁垒,推动村民、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村居发展的“参与者”“主理人”。
视线来到陈村大都村,聚焦“三线整治”这个“老大难”问题,大都村不仅将这场整治从主干大街延伸至了分支小巷,实现了全域覆盖,还让“三线”整治与环境风貌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等统筹结合,从局部整治逐渐拓展为全域乡村振兴。
而乐从大墩村针对传统外包保洁“投入大、效果差、监管难”的顽疾,探索出了一条以“村居物业管理”为核心的长效治理新路子。在成立村级物管公司、组建33人专业团队、配备城市级保洁装备、创新创建“153工作法”后,如今的大墩村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找到了乡村善治的新路径。
这也成为了发展的“金字招牌”。约60名艺术家选择进驻大墩村,并将旧宅活化改造为精品店、轻餐饮、私房菜,再度为古村注入新生机。
勒流东风村曾是“后进村”,2021年成立共建基金后,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以共建基金为切口,东风村撬动多元力量、破解治理困境。村党委历时一年半走访全村,发动95%居民捐资,累计为共建基金募集1000万元资金,其中650万元为永续本金,收益持续用于社区反哺。
借助这一平台,东风村顺利撬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深水公园改造等项目接连落地,木棉花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40人发展至了800余人,村民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策划者、管理者”。
而北滘黄龙村则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细分74个微网格覆盖全村,形成“党委—片区—微网格”三级响应,充分融合党员、网格员和社区组织力量。
同时,黄龙村借助品牌项目不断为基层发展赋能。累计投入62.5万元孵化百余个民生项目,党群共建公益微创投项目服务超5万人次;“街巷善治”项目改出“大幸福”,累计投入35万元完成124处微改造;民情普访更是累计解决超千个问题,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撬动村民“自治力”。
而乐从大墩村的物管公司也藏着“共治智慧”。创新开拓“153工作法”,村民站在“C位”,近半数保洁岗吸纳本村“4050”人员,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增强了归属感,形成了“大街物业管、小巷村民护”的共建格局。
发展产业
激活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顺德各村居正不断探索产业增收的新路径,让集体经济“钱包”更鼓、抗风险能力更强。
伦教三洲社区已连续四年跻身“亿元村”行列,目前社区总资产达3.78亿元,年发放福利金及分红近5000万元,其“致富密码”何在?
实际上,三洲社区不断发挥自身的人文底蕴优势、做强特色文旅产业,紧抓黄金珠宝产业机遇、塑造发展新动能,从而开拓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其中,依托长鹿旅游休博园、百里芳华、三洲墟等文旅资源,自2024年起,三洲社区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整合资源推动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已促进“资源—资产—效益”良性转化。
如今,乌州水闸落羽杉网红打卡点被改造提升成为网红乌洲夜市,吸引超3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运营。“三洲墟”特色也更明显,今年墟市租金提升20%,年收入突破了400万元。
目前,三洲社区正紧抓1600亩黄金珠宝生态城机遇,推动东部片区产业聚集。据悉,该项目顺利建设后预计能为三洲社区年增集体租金收入7000万元。
北滘碧江社区则成立了强村公司,帮助完善村集体产权手续并引入多元业态,预计年均可为集体增收600万元。当前,碧江社区正推进“碧江里”项目,将盘活1.6万平方米闲置物业,2026年投用后预计年增收可达86万元。
而打出“自在苏岗”口号的大良苏岗社区,则以食为名发展美食文旅产业。通过打造“全年龄段”的消费业态,苏岗聚集了60家传统粤菜店、50余家新潮轻餐店及10余家民宿。如今,苏岗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创业的首选之地。而除了持续做好咖啡烘焙、民宿美食、体育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服务之外,苏岗还联合企业商家形成产业联盟,让“游客舒心、居民安心、创业者有信心”。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苏岗社区新增了10余家特色商户,涵盖了餐饮、零售、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为社区注入时尚与创意元素,社区的文化活动和商业氛围也带动了周边商铺的租金收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这些来自顺德村居的“实招”,正让乡村变得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不论是空间活化筑牢基底,或是创新治理凝聚民心,还是以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顺德的村居正不断探索对策,推动村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撰文:张艳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