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直机关作为全市工作的排头兵,既是基层单位对标看齐的榜样,更是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一线窗口。今年来,东莞出台《市直机关强作风提效率塑形象 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全面部署机关作风建设三年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即日起,南方+东莞机关党建频道推出“学思想、转作风、惠民生——东莞市直机关党员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机关作风建设的新实践、新成效,敬请关注。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一位家长发布的《夸夸常平中学》的帖子火了:
暴雨如注,常平中学地下空间被淹。教学楼成了孤岛,千余名学生被困,停电的食堂无法供餐。“孩子们不能饿肚子!”教育局突击党员和学校教师带头蹚过积水,用保温箱接力运送热餐,安抚学生情绪。十几小时后,当最后一处淤泥被清除,校园恢复琅琅书声——这是东莞教育铁军交出的“防汛答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党建为纲。近年来,东莞教育系统坚持将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以“学思想、转作风、惠民生”为主线,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用实干实绩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东莞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誓。
东莞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誓。
学思想:
“红色引擎”驱动,砥砺教育初心
“宁儿,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中国有了共产党》的课堂上,教师胡嵘苹哽咽着读完赵一曼的家书,台下的孩子们眼中泛起泪光。
胡嵘苹是东莞市东城街道虎英小学的老师。近日,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揭晓,胡嵘苹入选,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教师。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她探索“情意课堂”“科创思政”等教育品牌,用诗心、匠心与初心,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信仰的桥梁。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她27年深耕思政教育的坚守。
胡嵘苹在教思政课。
胡嵘苹在教思政课。
东莞思政教师荣获全国荣誉,折射出全市教育系统澎湃的红色动能。近年来,东莞教育系统将理论学习作为凝心聚力的“强引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创新载体强信念。东莞市教育局打造“莞教微课堂”机关党建品牌,通过党员讲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连续43期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讨论,覆盖全市十万教师,累计点播超500万人次。该项目获评全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师德教育类国家级标杆。
精神引领激活力。东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组建“正高导师团”团队化培养机制,近两年新增正高级教师101名,增量是过去6年的两倍,总量跃居全省地级市第三。教师队伍焕发新气象,从“倦怠观望”转向“见贤思齐”,“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成为共同追求。
东莞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誓。
东莞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誓。
红色基因育新人。教育局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十大工程,建立首批30个红色研学点,组织学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首创书记校长“思政课大比武”,产出百节精品课程,推动“五老宣讲”“每周一歌”红色展播全覆盖,让爱党爱国情怀扎根学子心灵。
如今,在“红色引擎”驱动下,东莞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定期发布的《我为什么当老师》主题视频,已成教师们“必追”的“精神加油站”,还远隔千里覆盖到援疆援藏的教师们;一位基层教师感慨:“以前评正高想都不敢想,现在有导师团手把手带,当老师的职业荣誉感更强了!”
转作风:
党员先锋攻坚,跑出“东莞速度”
东莞教育事业的发展,背后活跃着一群党员先锋的身影。
面对学龄人口结构性矛盾、自然灾害等挑战,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将作风效能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硬实力。
应急一线显担当。防汛、防疫,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教育系统党员奋战的足迹。在近期的虫媒传染病防控中,全市教育系统组建3634支自建消杀队5.3万人次深入校园,全力守护师生健康。
新建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
新建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
学位攻坚抢进度。认真落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2025年上半年新建改扩建新增公办学位2.91万个,连续6年超额达标。市教育局成立“普通高中办学工作专班”,协助市教育专责小组加强“每日督办”,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属地攻克供地、资金难题,推动9所公办高中全面动工建设。跨区域统筹破解资源困局,各镇街统筹调剂学位,惠州两所民办高中面向东莞招生。
这些来之不易的突破,都是东莞教育系统的党员先锋们用脚“跑”出来的。他们把办公室搬到工地,每天追着设计院改图纸,盯着施工方抢进度,市第十二高级中学工期硬是提前了半年!今年上半年,2.91万个新增学位提前落地,让家长们松了一口气。
东莞学生参观东纵纪念馆。
东莞学生参观东纵纪念馆。
专项整治优生态。以“零容忍”整治教育领域不正之风。食堂来了“试吃天团”: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随时突击检查,四级陪餐制让校长、局长都成了“常驻食客”;招生季没了“递条子”:警示短信发到校长手机,“阳光招生”平台让投诉量骤降三成;体育课不再“被占用”:“每天一节体育课”写进课表,数万“小海豚”在游泳课扑腾欢笑。
东莞学生家长董女士点赞:“孩子在学校吃得健康,家长心里踏实。校服款式自己选,价格还实惠。为东莞教育局点赞!”
惠民生:
教育“四重奏”,奏响幸福强音
站在东纵纪念馆VR研学教室,学生们兴奋地“穿越”到烽火岁月:“和课本里的英雄‘对话’,太酷了!”这样的红色研学点已覆盖30个,每天接待学生近4000人。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东莞教育事业奏响“四重奏”,惠民图谱日渐清晰:
新建学校厚街镇湖景小学。
新建学校厚街镇湖景小学。
更充分——2020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325所,新增公办学位32.26万个,公办学位增量、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增量均为全省地级市第一。打出学段学位调剂、跨镇街调配、普高跨市招生等“组合拳”,应对学位波峰变化。
东莞高考学生走过“状元门”。
东莞高考学生走过“状元门”。
更优质——实施集团化办学,首批9个教育集团全部被认定为省优质教育集团,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数量、省教研基地总数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优质普高“8大校”扩大至“11大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启动建设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试点每周半日校外活动,开展“全员体育”和“人人美育”……教育改革成效可圈可点。
更公平——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召开严肃招生纪律集体谈话会,发放严肃招生纪律告知书。设立“义务教育违规招生问题”举报热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来关于招生入学的12345投诉件同比大幅下降29.7%。
更安全——今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创下近六年同期最低,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没有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和涉稳事件。
教师们为学生高考加油。
教师们为学生高考加油。
党建红引领教育蓝。东莞教育系统以“学思想”把稳方向,以“转作风”激发动能,以“惠民生”践行使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胜势,为千万人口共生共荣注入澎湃教育力量。
鲜红党旗指引前路,琅琅书声通向未来——这是属于东莞教育人的星辰大海。
采写:南方+记者 吴擒虎
摄影:南方+记者 孙俊杰,部分图片由教育局提供
设计:孙沛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