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至颖:推动大湾区从“通道红利”向“创新生态”质变|好运大湾区

珠三角观察 2025-08-15 08:00

编者按

“十五运”开幕在即,粤港澳三地联办,为湾区打开活力展示窗口。

作为南中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大湾区2024年GDP逾14.8万亿元,汇聚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孕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借“十五运”东风,大湾区创新站在新起点,如何让青年创新活力在湾区充分涌流?大湾区跨海通道将怎样重塑“黄金内湾”创新格局?

以赛会为契,破制度之壁,畅人才之流,正当其时。《好运大湾区》创新主题周特邀专家前瞻献策,共探湾区创新发展之道。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林至颖认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制度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

他建议,要借助全运会,促进粤港澳在赛事组织、体育版权和运动员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拟定大湾区体育合作框架,为全运会前的热身赛与日后的跨境赛事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运动员与设备跨境流动。

此外,在资金筹集和分配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成为处理大湾区跨境赛事的资金筹集与分配的基地,处理采购设备、颁发奖金、国际赞助支付等事务。

林至颖说,利用全运会聚集知名大湾区运动员作为赛事亮点,安排运动员出席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赛,如香港马术比赛,进一步发挥赛事优势,发展马匹训练、育马和马术训练等产业,推动马术训练相关穿戴科技器材产业发展,融合涉马产业与大型赛事。

当前,大湾区GDP总量已突破14.8万亿元,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中,不仅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培育出多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创新成果有目共睹。然而,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释放更为强劲的创新动能,仍需跨越深层次的制度性壁垒。

对此,林至颖指出,大湾区在更广泛的创新发展领域,还存在诸多制约活力与进程的突出问题:

比如,科研资金跨境流动效率偏低、审批流程较为繁琐;科研成果产业化衔接不畅,知识产权跨区域协作不足且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此外,科研设备跨境流通受限、数据跨境流动存在壁垒、科研税收政策协同性不够等,均成为阻碍创新效能充分释放的关键瓶颈。

对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创新资金流动机制。

试点“科研资金通”特殊通道,河套将探索创新科研资金流动机制,在封闭管理的科研资金池中,允许香港科研机构直接使用特区政府资助资金在深圳园区采购设备、支付人员费用,并对单笔300万元以下跨境科研经费实行备案制管理。

同时,还要构建多元化跨境融资模式,探索“港澳资本+内地转化”的PPP合作,例如由香港财团出资、深圳提供场地,共建成果转化中心,并按约定比例跨境分配收益。

最后是创新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开发区块链监管平台,实现资金穿透式监督,兼顾两地审计要求;同时对联合科研项目实行“资金过境、数据留痕”管理,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提升跨境科研合作效率。

二是用科研成果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河套将建“粤港澳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港澳发明人提供专利优审、国际专利补贴和维权一站式服务,并试行科研成果“一次评估、三地互认”。

允许港澳企业跨境使用广东省专利库,收益按合同分成。

出台奖励指引,港澳科研人员在深转化成果可获70%以上收益并享15%税率,支持以技术入股内地企业,股权转让资金可自由汇出。

三是争取国家授权试点特殊政策。

设立科研设备跨境“白名单”和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区”,允许河套园区进口港澳科研设备免关税,简化生物样本跨境审批,并在河套内实施科研数据跨境传输负面清单管理,允许向港澳传输非敏感研发数据。

设立大湾区科研税收同盟:对跨境联合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港澳机构在内地研发投入享受同等税收优惠。

四是以制度创新突破行政壁垒,最终实现从“通道红利”向“创新生态”的质变飞跃。

大湾区跨江通道不仅是物理连接的桥梁,更是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流量引擎”。

珠江口西岸城市需跳出传统加工配套角色定位,依托通道优势构建差异化创新生态,推动产业承接从“梯度转移”升级为“协同创新”。

大湾区人才流动也将呈现“双栖化”趋势,有力吸引海外科创人才回流。“深圳居住-珠海研发”“澳门高校任职-江门产业化”乃至“深圳居住,香港研发”等新型人才流动模式,将推动大湾区从“1小时生活圈”跃升为“1小时创新圈”。

五是跨江通道集群将推动“黄金内湾”从“交通共同体”升级为“经济-创新共同体”。

西岸城市需以产业链垂直嵌入替代低端承接,以制度型开放突破行政藩篱,最终实现从“通道红利”到“创新生态”的质变。

未来十年,环珠江口有望形成“东岸科技+西岸制造+港澳服务”的世界级湾区产业三角,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策划:林焕辉 赵杨

统筹:何山 曲广宁 谢苗枫 赵越 吴志远 靳延明 罗丽娟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采写:South记者 陈晨 见习记者 伍一杰

阅读更多:

好运大湾区|创新全运会,一城一人齐打call

好运大湾区|“创新全运会”鸣哨,11城接力新质火炬



编辑 王飞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