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修 再造一个新兴宁|融湾深调研·兴宁

作者 张柳青 2025-10-16 09:04

10月的兴宁,秋阳正好。高铁疾驰而过,带来了大湾区的客人,也带走了兴宁的特产;在兴宁市医疗器械产业园内,辰浩医疗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正忙着组装医用耗材;不远处的兴宁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农民正在稻田间劳作,一派火热景象。

这座有着“千年客邑”之称的原中央苏区县,正借着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东风,从广东区域发展的后端快步迈向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

自国家印发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梅州方案》),省委、省政府配套印发《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以来,兴宁以全市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推进的决心,在产业协作、环境优化、基建互通、民生共建等领域持续发力。如今,兴宁市正以“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气魄,绘制出苏区振兴发展的壮美画卷。

打通“硬环境” 完善设施

推动与大湾区互联互通

2024年9月14日13时01分,G8496复兴号动车组驶入梅龙高铁兴宁南站。这是首趟自粤港澳大湾区驶抵兴宁南站的列车。它的到来,标志着兴宁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通车一周年,为兴宁带来了什么?

“梅龙高铁修到了家门口,这一年来进货方便了不少,还可以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家住梅州兴宁的吴女士做服装生意十多年,每周要到新塘进货,她告诉笔者,以前坐火车再坐汽车要6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很方便。

对“快”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广东省兴宁商会会长、深圳市红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雅敏。乘着兴宁加快融湾步伐、梅龙高铁通车的东风,他加大了在家乡兴宁的投资。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正式开园的兴宁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由他投资改造提升。“我现在更喜欢坐高铁返家乡,快得多了!高铁的通车让兴宁越来越好。”

……

作为粤东地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动脉,梅龙高铁不仅打通省内大环线和粤东、粤北小环线,更成为粤东通往华中、华北和长三角的重要通道,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兴宁借力高铁开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招引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梅州产业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兴宁共落户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4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这些项目中,大部分来自珠三角,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将进一步完善兴宁的产业链条。”兴宁市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铁进一步拉近了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围绕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兴宁市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融湾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

融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生活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G35济广高速兴宁至寻乌段线位调整(复线)工程、梅河韶高速、梅州至汕尾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其中,总投资1.77亿元的河惠莞高速公路麻布岗互通出口至兴宁市罗浮连接线公路工程稳步推进。“这条连接线通车后,罗浮镇到惠州的距离将缩短30公里,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通与大湾区的交通要道,让兴宁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更近了。而《梅州方案》《若干措施》的出台,则给兴宁融湾画好了“路线图”。“让我们知道往哪儿走、怎么干。”兴宁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融湾系列政策的落地,让兴宁的发展快步前进。

统计数据显示,兴宁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全省、梅州市增速,增速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3名、梅州市第2名。这是继一季度取得GDP增速8.1%的亮眼成绩后,兴宁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的体现。

提升“软支撑” 筑链强基

打造融湾“动力源”

今年6月6日,兴宁市2025年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开竣工活动在兴宁产业园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二期厂房举行。

共有3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计划总投资70.87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88.57亿元、年税收3.76亿元。

此次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竣工的是二期项目1号车间。“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年产3000台数控机床项目,主要产品为智能机床。”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敬东介绍,1号车间聚焦精密加工与高端钣金机器人项目,2号车间计划年底竣工,主攻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机床等大型数控装备研发。“力争两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年产值剑指5亿元。”

与此同时,当日该公司正式启动总投资10亿元、占地600亩的广东兴宁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

该产业园将涵盖高端数控机床研发、核心部件制造、伺服控制系统开发、智能铸造锻压及机器人柔性产线五大板块,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数千个。

“这不仅是我们对‘中国智造’的坚定答卷,更将成为兴宁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助力‘兴宁智造’闪耀大湾区。”罗敬东说。

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选择兴宁,源于对兴宁营商环境的认可以及对兴宁未来发展的期待。

立足大湾区优势产业链环节,兴宁坚持制造业当家,与大湾区共建产业链、共兴特色园。

2023年4月,兴宁市抓住省药监局对口帮扶机遇,推动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成为省市县三级共建兴宁市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园总投资约50亿元,纳入梅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

医疗器械产业园入选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重点地区,目前已引进辰浩医疗项目、广东君丰医疗等项目落户,其中辰浩医疗首期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兴宁地区已注册医疗器械企业24家(园区内18家、园区外6家。其中园区内已投产2家、园区外已投产2家),共取得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1张、Ⅰ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证15张。

为更好地对接大湾区创新资源,兴宁在广州天河区设立了“兴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协同广州促进中心”。这个被称为融湾“桥头堡”的“反向飞地”,不仅是兴宁在大湾区的研发基地和人才驿站,更是招商合作与产品展销的平台。

“我们已与大湾区1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推动3项技术成果在兴宁转化。”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已完成场地扩建,未来将重点孵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

共筑“生活圈” 共建共享

夯实融湾人文沃土

启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飞上”广州塔闪耀羊城、登上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城市地标大屏幕宣传推介,举办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已有400多年养殖历史的“兴宁鸽”,在今年农历新年前后再次“出圈”。

作为全省最大的肉鸽屠宰基地和集散地,兴宁瞄准建设“中国鸽业之都”的目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兴宁鸽”产业,逐步形成集优质种鸽繁育、肉鸽规模养殖、产品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助推“兴宁鸽”飞出围龙、飞向全国。

在广州知名餐厅“大鸽饭”吃饭时,会发现桌面上有一张鸽子来源的介绍牌,上面写着:源自于神光山脚下鸽场,标明这家餐厅的肉鸽是“兴宁鸽”。

作为推动“兴宁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知名餐饮企业广州市大鸽饭餐饮投资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实施“标准化养殖+中央厨房”项目,形成从养殖、屠宰到加工、配送的产业闭环。

“我们的产品肉汁丰盈、口感出众,深受粤港澳大湾区高端餐饮市场青睐,目前在市场上都是供不应求的。”宝宁农牧相关负责人介绍。

“兴宁鸽”是兴宁市突围大湾区餐桌的典型案例。

在融湾建设中,兴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目前,兴宁市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44个,形成“兴宁鸽”“兴宁丝苗香米”“兴宁单从茶”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兴宁茶油”“兴宁单丛茶”两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同时,兴宁市完成7家粤港澳“菜篮子”基地认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兴宁沃柑、兴宁单丛茶入选202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兴宁肉鸽、兴宁单丛茶入选2023年省农产品展会展示品种。

文旅融合则让兴宁成为大湾区居民的“休闲目的地”。兴宁支持熙和湾、玖崇湖等文旅项目提档升级,谋划打造客家文化、军旅拓展、生态康养3条休闲带,并举办“引客入兴”系列活动。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兴宁接待旅游总人数79.1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总收入68154.28万元,同比增长16.37%。

医疗和教育的对口帮扶,更让融湾成果惠及民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5人专家组,对口帮扶兴宁市医共体总院。兴宁市医共体总院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签订6个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在教育领域,广州市天河区与兴宁的学校结对帮扶成效显著。目前,两地已组成20多对结对帮扶学校,签订为期三年的教育帮扶协议。天河区累计派出45名支教教师到兴宁任教,兴宁则派出60名教师到天河区跟岗学习。

“充分发挥兴宁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兴宁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兴宁将持续深化与大湾区的协作,让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成为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兴宁力量”。

■数说

上半年,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1.0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69.35亿元,同比增长9.4%

1—6月,兴宁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08家,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11.1%。上一年度,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8家

目前存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

1—6月,共落户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47亿元,完成投入9.73亿元,实现计划投资、完成投资“双过半”

现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44个,形成“兴宁鸽”“兴宁丝苗香米”“兴宁单丛茶”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兴宁茶油”“兴宁单丛茶”两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完成7家粤港澳菜篮子基地认定

1—6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9.1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总收入68154.28万元,同比增长16.37%

融湾亮点

“南天门计划”体验馆落户

日前,在长春航天展“南天门计划”展馆内,岭南国防教育基地与中航环球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举行“南天门计划”签约发布会。据悉,“南天门计划”体验馆项目正式落户位于兴宁市黄槐镇的岭南国防教育基地,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预计明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据了解,“南天门计划”是由中航环球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构建的航空主题科幻IP,其核心是通过科幻叙事展现中国航空科技的未来愿景。岭南国防教育基地“南天门计划”体验馆共两层,规划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以“鸾鸟空天母舰”内部为实景空间,集成交互屏幕、AR、VR、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

其中,一层为任务挑战区,规划“母舰廊道”“失重时空(战损返航)”“星空廊道”“紧急维修区”“星际对战”等功能模块,搭配交互体验装置,配合科幻元素、数字化和戏剧化互动等,让观众体验身处母舰之中的情景;二层为休闲区,布置舰桥指挥中心+船员生活体验区,为观众提供多维度的科幻互动体验。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爱军表示,岭南国防教育基地与中航环球的此次合作,是文化创意与实体体验的有机结合,更是“国家队”专业能力与地方国企资源优势的互补共赢。

观察

融湾先行 实干为要

当高铁驶入兴宁南站,当医疗器械产业园机器轰鸣,当“兴宁鸽”飞上大湾区餐桌,这座千年客邑正以看得见的速度,从广东发展的后端迈向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

融湾,首先融的是信心。从《梅州方案》到省级《若干措施》,国家与省级战略的叠加,为兴宁注入了强大的政策动能。但政策红利并非自动转化,关键在于地方的主动作为。兴宁以“再造一个新兴宁”的魄力,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任务清单、推动项目落地,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展现出“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同频共振,正是苏区振兴最需要的姿态。

融湾,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平台。兴宁没有盲目求大求全,而是聚焦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打造专业化园区与“反向飞地”。医疗器械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广州促进中心的桥梁作用,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务实选择。产业平台的搭建,不仅吸引了外部投资,更激活了内生动力,让“兴宁制造”逐步向“兴宁智造”跃升。

融湾,最终要融民心。高铁通勤的便利、文旅人气的攀升、医疗教育的帮扶……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恰恰是老百姓最能感知的“融湾温度”。当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当苏区人民感受到与大湾区同步的获得感,融湾才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当然,兴宁仍面临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但它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路径清晰、执行有力,后发地区同样可以闯出新路。展望未来,兴宁仍需在产业链深度融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这场从“纸面”到“地面”的实践,仍在进行时。我们期待的是,一个不止于追赶、更敢于超越的新兴宁,在苏区振兴的画卷上,写下更浓墨重彩的一笔。

撰文 张柳青 钟思婷 江思忠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