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潜能激发!顺德“课程·课堂·作业”改革启动

作者 蒋晓敏 2025-10-11 17:06

10月11日,顺德区卓越课堂启动仪式暨“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行动方案发布会在顺德区第一中学西南学校举行,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顺德教育迈向“课程—课堂—作业”系统改革新征程。

“遵循规律善谋改革,激发潜能追求卓越”,活动现场,这一主题不仅是背景板上的醒目字样,更成为顺德教育破解当下教育痛点、探索未来路径的核心指引。

让课程有深度、课堂有活力、作业有温度,顺德如何破“卷”前行?

10月11日,顺德“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行动方案发布会举行。

10月11日,顺德“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行动方案发布会举行。

聚焦全面发展勾勒三大改革“路线图”

“孩子作业太多没时间发展兴趣”“课堂教学如何更贴合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置能否更丰富多元”—— 顺德教育此次推出的三大改革,精准回应了师生与家长的核心关切。

会上,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晓明深入解读三大改革方案,清晰勾勒出教育改革的“路线图”。

改革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从源头破解内卷症结,三大板块各有侧重:

课程改革以筑牢“五育融合”根基为目的,拒绝“唯分数论”,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课堂改革以“卓越课堂”建设为主阵地,摒弃“满堂灌”,让学习回归“参与、收获、成长”本质;

作业改革以“提质·控量·增效”为核心,告别“机械重复”,让作业真正成为素养培养的载体。

改革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区、镇(街道)、学校三级教研部门同步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推进。至2028年,顺德将实现多项关键目标:建设课程课改共建基地与种子学校,打造不少于30个具有顺德特色的课程品牌,让学生告别“单一赛道”,拥有多元发展空间;制定“卓越课堂”评价标准(2.0版),形成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标杆课例;深化“好作业”行动,出台“卓越作业”评价标准与学科优秀作业指南,让学生跳出“题海战术”,在优质作业中提升能力。

此次改革,顺德既要推动“五育并举”真正落地校园,更要为全省基础教育课改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顺德方案”。

“三位一体”构建育人闭环

从课程到课堂再到作业,顺德构建起“三位一体” 的育人闭环,每一项改革都精准指向教育提质的关键环节。

聚焦课程改革,顺德将从三方面构建多元成长路径。首先,构建“大思政”联合体,打造植根本土的思政课品牌。其次,制定“星级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与“卓越课程评价标准”,开发科学、美育、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特色资源,落实劳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探索“国家课程综合化、地方课程专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路径。

此外,健全课程实施监测,打造“四方联动,纵横连线”的区域联合教研体系,重点监测课程实施状况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从评价源头破除内卷。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聚焦课堂改革,顺德构建“双融・四优”卓越课堂特色,即学科教学与思政育人、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与思维、共性与个性、规范与创新、生本与师本的统一优化。

未来,一批全学段全学科“卓越课堂”标杆课例将陆续涌现,形成“一标十范多模N样式”的课堂新样态,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顺德将以“卓越作业”为核心抓手,遵循整体性、梯度性、多元性三大原则,让作业“减量提质”。

其中,作业设计与牵引完善行动从四方面推进:一是规范管理,建区、镇街、学校“三级联动”审核与预警机制,多渠道控作业总量并纳入学校评价;二是研制标准,组建学科团队优化设计,增强作业趣味、实践与层次性,鼓励探究式学习与技术应用;三是优化评价,推动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兼顾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多维度表现;四是开展展评,遴选优质作业,出台学科作业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创新建立“作业熔断机制”,一旦发现学生作业量超负荷或存在无效作业,可及时调整。

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涛在会上明确,此次改革是顺德落实 “四优” 高质量教育体系、扛起“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区” 使命的关键举措,需锚定目标、稳步推进。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受邀带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探索》专题报告,为顺德改革注入前沿理论支撑。

此次发布会不仅为顺德课程改革绘制了清晰 “施工图”,更凝聚了政府、学校、专家等多方共识。未来,顺德将以“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真正实现“课程有深度、课堂有活力、作业有温度”,推动“四优” 教育体系落地见效,更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区注入强劲动力。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