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守护大生态|连南三江破解秸秆焚烧困局

作者 黄津 2025-09-26 15:20

9月15日,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城西村委梅村出现多点火堆且火势较大。“鹰眼”报警后,网格员一面赶赴现场控制,一面在网格群“吹哨”求援。执法力量火速驰援,30分钟内完成灭火攻坚与涉事村民教育,将风险化解。

这高效联动的一幕,是三江镇创新运用“制度+科技+网格”组合拳,破解秸秆焚烧治理难题的缩影。自今年8月《三江镇秸秆焚烧规范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实施以来,一套以网格为基石的闭环管控体系,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用火习惯,守护着绿水青山与万家安宁。

三江镇运用“制度+科技+网格”组合拳,破解秸秆焚烧治理难题。三江镇供图

制度规定

科学设“时”精准管“事”

为根治农事用火不规范、秸秆违规焚烧顽疾,守护大气生态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于今年8月出台《三江镇秸秆焚烧规范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以“安全有序、科学管控”为铁律,将网格力量深度融入管理全链条。其核心在于科学划定集中焚烧“窗口期”:夏季为每周二、五16:00-18:00,秋冬季调整为15:00-17:00,因地制宜避开火灾高发时段。

同时,该方案精准细化特殊场景处置规则:紧急农事需网格员协助申请特批;极端天气下,网格员必须第一时间入户“叫停”;焚烧结束后,需经网格员现场确认火源彻底熄灭,农户方可离开。制度如同“定盘星”,为后续行动提供了清晰坐标和刚性约束。

科技赋能

“鹰眼”巡天群策群力

方案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三江镇为网格员配备“科技利器”,构建起“宣传—监测—处置”无缝闭环,让治理触角直抵田间地头“最后一米”。

宣传入心。 网格员化身“政策播种机”,随村委会深入农户,通过派发传单、现场演示合规操作、剖析违规后果,实现政策知晓率100%,农户主动配合意愿显著提升。

监测无眠。依托覆盖全域的“瑶山鹰眼”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无间断智能轮巡,高发点位加装高清“哨兵”,确保违规焚烧“露头即现、现即锁定”。

处置高效。一旦“鹰眼”报警或人工发现火情,应急值班人员立即将现场照片、精准坐标“秒传”至镇网格工作群。网格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扑灭火源,同步开展“一对一”现场警示教育,实现扑救与宣教“双到位”。

科技成为洞察隐患的“千里眼”和快速响应的“顺风耳”,这套机制在实践中屡建奇功。

8月17日,天顺山庄突发火情,“鹰眼”捕捉到大面积燃烧热源,信息瞬间推送至网格群。片区网格员凭借对地形的“活地图”优势,迅速定位,就地取水,仅用15分钟便将明火扑灭于初起阶段,有效阻止了火势蔓延。

网格联动

多元共治汇聚守护合力

三江镇以网格为纽带,深度整合应急办、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村委会等力量,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与协同治理机制。

网格员是“神经末梢”,他们日常穿梭于田间地头,收集农户实际需求与困难,及时反馈至村委,成为政策与民意的“双向传声筒”。

部门力量是“坚强后盾”。应急办依据网格员上报的风险数据和需求,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统筹调配应急资源;执法大队则对网格员上报的违规行为实施精准执法,形成强大震慑。

联合行动是“常态长效”。各单位定期联合开展网格巡查,深入排查火灾隐患,将管理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一个网格、每一名网格员肩头。

以网格为基础,三江镇以“制度+科技+联动”三箭齐发,成功编织了一张守护绿水青山与百姓安宁的秸秆焚烧“智慧防护网”。 未来,这套闭环治理模式将持续优化升级,让瑶乡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民更安。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房春丽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