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猴”惊喜!罗湖城区治理的“绿色答案”,藏在这座生态廊桥里

作者 郑伊灵 2025-09-28 14:09

9月26日,深圳罗湖生态廊桥3号桥(鲲鹏径3号桥)迎来一位特别的“市民”:一只毛茸茸的猴子时而嬉戏、时而张望,仿佛在仔细验收这条为它和它的伙伴们量身定做的“空中绿廊”。

这座桥刚于9月中旬合龙,动物朋友们便循迹而至。且经生态专家通过视频特征推断,该猴为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普遍认知里,桥梁为人类通行而建。但在市区的车水马龙上,这座廊桥不仅方便市民通行,更为野生动物的“通勤”细心考量,让原本被道路切割的红岗公园东西片区重新连通,猕猴、豹猫等野生动物不必再冒险穿越马路,对于保护和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从一只猴子的“打卡”,到百万罗湖市民的受益,这座“会呼吸”的廊桥,不仅是罗湖响应深圳推动“山海连城”、织就“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的生动案例,也是罗湖“八园连通”体系逐渐完善的重要步伐。廊桥连接的不仅是公园,更是现代都市与自然野趣;传递的不仅是温暖,更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文明高度。

一座有温度的桥:

在都市里为野生动物开“VIP通道”

作为对环境敏感、活动范围广的物种,猴子在闹市现身,并非偶然,而是一座城区持续为野生动物留足“安全感”的最佳印证。

由于玉平大道、宝岗立交等复杂城市道路系统切割,以往野生动物若想在银湖山与围岭山之间迁移,需穿越长达三、四公里的马路。

如今,红岗公园可以成为它们迁徙的“踏脚石”,两座超200米长的廊桥则化身“空中绿带”,桥面一侧为4m宽人行通道、另一侧为8米宽的覆土种植区,中间设有生态隔离,为野生动物留足空间,形成“人在廊下走,兽在林中行”的长线绿带。

网友们也纷纷点赞,“在高度建成区、一线城市市内,打造如此美丽的生态廊桥,期待打卡!”“‘猴哥’也多了处玩乐之所!”

深圳以高速发展闻名,但在这座“快”城市的肌理中,却藏着为生命“慢”下来的关怀。生态廊桥的建设,就是这种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

作为深圳目前最长的远足径路线,鲲鹏径全长约200公里,串联10多座主要山峰、20多个自然郊野公园等。2023年建成的鲲鹏径一号桥,“缝合”了梅林山与银湖山的生态断点,打造国内首座兼顾人行步道和独立生态廊道的廊桥。而鲲鹏径3号桥已于9月中旬合龙、鲲鹏径2号桥将于9月底合龙,廊桥项目预计年内整体向市民开放。

3号桥桥面效果图

3号桥桥面效果图

一张“八园联通”的网:

解锁都市人的“绿色获得感”

“现在有3号桥方便多了!原先要走大概九分钟,现在两三分钟就可以到对面。”

市民的切身感受背后,这座生态廊桥也正连接起城区的绿色未来。

红岗公园分东、西两个区域。已于今年1月完成提升对外开放的东马岭,其1公里环山吸氧跑道和270度的观景台环山客厅广受市民喜爱。而原本是闲置山林地的西马岭,也于今年8月对外开放,变身为集眺望观景台、活力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鲲鹏径2号桥、3号桥的连通,将这些原先分散的绿色空间整合起来,为市民休闲、游园、健身、娱乐等多重活动体验提供便利,并将以高品质建设服务于未来清水河片区、笋岗片区的创新人群。

这也是罗湖“八园连通”带来的实在福利。在罗湖,一种新的诗意栖居方式正被解锁:

银湖山郊野公园、红岗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郊野公园、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人民公园、洪湖公园等八座风格迥异的城市公园正串珠成链,63.6公里的绿色动脉将让“出家门即入自然”的生活图景照进现实。

一份“半城山水”的罗湖样本:

“20分钟公园效应”将成为市民日常

记者也留意到,罗湖城区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正被越来越多“神奇动物”见证:

溪吻虾虎鱼、香港瘰螈在梧桐山泰山涧穿梭;山林深处,小灵猫、豹猫和白鹇等身影被捕捉;去年11月,罗湖还发现了一只野生中华穿山甲,这是30多年来首次在罗湖辖区记录到这一珍稀物种......

如果说野生动物正在用脚“投票”,数据也同样具有说服力:

目前,罗湖共有103个各类公园、总长166.82公里绿道,绿化覆盖率达64.6%,呈现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而随着“八园连通”的全面推进,罗湖正规划12个项目(其中公园连通项目8个,公园品质提升项目4个),市民未来可以在罗湖各个公园轻松践行“20分钟公园效应”,即哪怕不做运动,只是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为精神“快充”。

扎实的行动已正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完成新建远足径、郊野径53.3公里,其中罗湖辖区内鲲鹏径已全线贯通,长度为33.5公里,西起银湖山郊野公园,东至梧桐山风景区,沿线串联了红岗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郊野径公园、东湖公园、梧桐绿道、梧桐山山河碧道等。并且推动环深圳水库绿道(一期)、红岗公园—围岭公园替代线慢行系统提升项目、洪湖公园与人民公园景观跑道项目)已完工。

罗湖还以十五运为契机,系统整合全域公园体系、滨水碧道网络及山野步道系统,提出13条citywalk线路,总长度约99.16公里,将徒步、休闲与城区记忆串联起来,让市民游客不仅“走得通”,还能“走得有趣”。

从一座生态廊桥的温暖迎客,到一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绿色网络,推窗见绿、转角遇美、与自然为邻正成为深圳市民、罗湖市民的日常。

策划:凤飞伟

撰文:郑伊灵

图片来源 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罗湖发布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