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生物种类超2000种!央视聚焦湛江海洋生态奇观

作者 罗鑫 2025-10-22 13:12

10月20日晚

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

《鲜美湛江:蔚蓝守护》

聚焦湛江生物多样性

湛江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

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长1243.7公里

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城市

多年来,湛江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雷州半岛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1.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

近海生物种类达2000多种

海洋与陆地交融

火山地貌与滨海湿地交织

湛江正肩负着守护

南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


湛江拥有世界第二大种群的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珍稀的海洋哺乳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全球种群数量约6000头,而中国的种群数量占全球总量80%以上,其中湛江拥有已知第二大种群,目前大约500头。

中华白海豚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它们主要生活在水深10米左右的近海海域,水温要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食物要丰富。而雷州湾恰恰拥有这样的条件:水质整体优良,溶解氧充足且无污染。

中华白海豚刚刚出生的时候是灰黑色,体长是一米左右。它们在3岁到20岁之间,体色从灰色逐渐转向灰白相间,20岁以后变为白色。粉色的中华白海豚最令人好奇,当它运动时皮下的血管充血,就会呈现粉红色。它们游姿优雅,大家亲切地称其为美人鱼,还有人把它们称作妈祖鱼。

中华白海豚在成年以后体长有两三米,体重在200千克到250千克。它们属于哺乳动物,每年春季是繁殖季节,每胎通常产一只幼崽,生育周期大约为11个月,寿命一般为三四十年。

近些年,科研人员通过拍摄背鳍照片建立数据库。中华白海豚的背鳍具有独一无二的形状,每个背鳍就像一张身份证。由此判断出,湛江雷州湾海域生活着大约500头中华白海豚,是国内最为健康的种群之一。

然而

中华白海豚生活在近海海域

与人类活动高度重叠

近些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董服金是一名环保材料供应商、归国华侨,以实业报国。其于2024年发起并成立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旨在通过宣教活动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促进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目前,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已举办29场科普活动、5次净滩行动,计划在5年之内开展300场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普影响力。

近两年,中华白海豚喜事连连。2024年11月,它被选为中国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官方吉祥物。2025年,湛江雷州湾诞生12头中华白海豚幼崽。同年6月份,在法国尼斯举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由中法团队联合拍摄的中华白海豚主题纪录片在大会展映,湛江人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海洋生态的事迹得到各国嘉宾的认可。

法国之行让中华白海豚得到全球关注。董服金团队返回中国以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越来越多,尤其是湛江本地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过去,中华白海豚偶发疾病或搁浅死亡,往往得不到及时救助。2025年7月份,中华保险湛江分公司创新性地推出一份保额高达350万元的特殊保单,该险种主要用于中华白海豚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搁浅、伤病救助、水域污染等产生的费用,为守护“海上大熊猫”的生命安全再添一道有力屏障。


湛江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

湛江不仅拥有世界第二大种群的中华白海豚,还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红树林是海岸卫士,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记录有鸟类314种、鱼类134种、底栖动物544种,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红树林生长于海洋和大陆交界处,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因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在保护海岸免受风浪侵蚀的同时,红树林也为白边侧足海天牛等底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庇佑。

红树林属于特殊类型的湿地,它不仅是底栖动物的天堂,也为鸟类觅食栖息提供了场所。湛江地处北纬21度,终年温和湿润,每年11月,200多种候鸟飞临湛江红树林及其周边湿地,万鸟云集,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多达86种。

勺嘴鹬是地球上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2024年全球成鸟数量仅443只,中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春季,勺嘴鹬从俄罗斯东北部动物园繁殖地北迁至中国沿海滩涂,秋季飞往东南亚或澳大利亚越冬。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岛是中国大陆区域勺嘴鹬重要越冬地之一。

另外两种鸟就是号称“中国最美小鸟”的蓝喉蜂虎和栗喉蜂虎。蓝喉蜂虎和栗喉蜂虎的种群数量较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蜂类、蜻蜓等昆虫为食物。两种鸟均以艳丽的羽毛、优雅的飞行姿态著称,是观鸟爱好者的热门观测对象。

在湛江,当地人正将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湿地文化教育相结合,带动更多的人保护红树林,共享生态家园。截至目前,中国红树林面积从本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增长至3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


中国大陆架浅海连片面积最大的珊瑚礁群在湛江

从湛江市区一路往南,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尽头,这里与海南岛琼州海峡隔海相望。其标志性景观“合水线”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两股海流交汇形成的自然奇观。

这里拥有中国大陆架浅海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群——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3.78平方千米。保护区内已发现珊瑚虫纲生物有82种,其中54种石珊瑚,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海洋中,珊瑚礁虽然只占不到0.1%的面积,却为近25%的海洋物种提供生活环境。而海洋热浪、台风等恶劣天气会影响珊瑚的发育。针对这些影响,海洋三所的郑新庆团队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在实验室培育了一批珊瑚幼苗。这批珊瑚幼苗生长在人工胶体上,仅有四五厘米大小。

郑新庆团队穿好潜水服,检查完呼吸器、氧气瓶以后准备下海。下海以后,船上人员将珊瑚苗交到潜水队员的手中。跟随水下摄影师的镜头,我们看到郑新庆团队正在将一株株的珊瑚幼苗栽种到海底的礁盘上。

“这是我们修复的时候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同一个裸岩上面,或者同一个礁上,我们基本种的是同一种珊瑚,这样的话恢复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当它两三年后,形成一个更大礁盘的时候,很多鱼啊,一些底栖生物啊,它就汇聚到这个地方,提高这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近几年,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珊瑚覆盖率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2025年,广东省发布中国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今,中国大陆最南端北纬20度13分14秒,这个被赋予“爱你一生一世”浪漫寓意的地理坐标,因珊瑚礁保护区的存在,变得更加夺目动人。

珊瑚礁、红树林以及中华白海豚

共同构建了湛江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形成“海中森林”与“海底花园”的生态奇观

湛江人也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

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蓝色家园

整理:罗鑫

编辑 卢林枫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