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医养健康协会启动“温暖归途”安宁疗护项目,旨在构建“医疗支持+人文关怀+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项目通过标准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认知提升等路径,推动建立具有东莞特色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
即日起,项目面向社会招募东莞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院),并有以下要求:
一、资质要求:
适用于在东莞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主体,包括安宁疗护中心和依法核准登记“临终关怀科”诊疗科目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环境要求:
安宁疗护所需基本设备配置及床单位布置可参考《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WS/T 844—2024)。其中具备最少5张安宁疗护床位,具备独立服务空间(建议≥30㎡安宁病房/关怀室)。
三、人员要求:
安宁疗护服务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由医疗、护理、社会工作、康复、心理、药学、营养等多学科专业团队共同完成。
1、临床医师配比:不少于0.2名/张床位。
2、护士配比:不少于0.4名/张床位。
3、医疗护理员与护士比例:1:3。
4、社会工作者配置:以机构为单位,至少配置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有条件的机构可适当增加社会工作者数量。
5、其他专业人员配置:药剂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咨询)师、营养师等根据情况配置,以满足需求为目标。
6、人员资质要求:(1)岗位设置有职业资格要求的,从业人员须持有国家认可的相关职业资质证件;(2)完成安宁疗护相关专业培训;(3)其他特定要求,如临床医师具备麻精药品处方权;(4)必须能按照国卫办老龄发〔2024〕24号内容进行操作,尤其是社会工作者。
根据要求,试点单位必须要达到年度服务量≥25例终末期患者,服务记录完整;建立一间临终关怀服务室;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如安宁疗护多学科专业服务流程、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家属哀伤辅导等方向);定期提交服务月报(含服务数据、案例总结、问题反馈等)。
为此,协会也将向项目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专项指导与培训等,由专家团队进行现场督导与技术支持,提供安宁疗护专题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等。相关机构可在“东莞市医养健康协会” 公众号了解详情。
南方+记者 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