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建庭
7月8日至10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再次到肇庆调研。
查阅过往报道,这是省委书记黄坤明第四次到肇庆调研,前三次分别是2022年11月23日、2023年10月11日、2024年9月5日。四年四次调研,彰显了省委对肇庆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肇庆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
回顾历次调研,主题和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中有不少共同关注点。
07:28
黄坤明到肇庆调研
(一)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城市强。
从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到要求“用足用好产业转移系列优惠政策和当地区位优势”,再到寄望“厚植产业发展根基,打造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黄坤明非常关心肇庆产业发展,结合肇庆实际,明确了产业强市的发展主线。
近年来,肇庆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呈现振兴之势。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资扩产,一批储能补链强链项目成功落地。传统产业更新迭代,金属加工产业加速转型,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升级,食品饮料产业蓬勃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质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截至2024年,肇庆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
这次调研,黄坤明再次强调“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要求肇庆走好走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工业思路抓农业,打开视野做大食品饮料产业,锚定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坚持以全球全国视野招引好项目、大项目,持续汇聚优质要素资源。
乘势而上,蓄势竞发。
新起点上,肇庆当牢牢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瞄准打造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目标,以强龙头、优配套为着力点持续壮大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焕新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建强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体量、集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牵动广东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关系广东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促进广东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是黄坤明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
当前,内外双重不平衡不协调是肇庆面临的突出矛盾。从外部看,肇庆发展水平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从内部看,肇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半珠半山”“半城半乡”仍是最大的市情。
如何破解这一突出矛盾?
肇庆将“百千万工程”作为重大机遇、关键一招,以头号力度来实施,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壮大、镇村风貌有效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去年,四会、高要分别获评全国百强县、区,7个镇获评全国千强镇,典型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今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这次调研,黄坤明深入社区,充分肯定社区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百千万工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有了新气象,要求肇庆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强县富民产业。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
新起点上,肇庆当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典型镇、典型村建设,推动补齐城乡风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加快争先进位,不断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
肇庆是“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发源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上世纪70年代,肇庆怀集县针对过度砍伐问题,在岳山率先发动万人造林大会战,共投入人力2.5万余人,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岳山造林”是肇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开端。赓续“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怀集县人民以愚公移山般的坚毅和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植树造林,创造了荒山变林海的奇迹。
“岳山造林”大会战已过去了51年,但“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如同生生不息的绿色火种,始终闪耀着时代光芒。黄坤明去年在肇庆调研时指出,要紧密结合肇庆实际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植绿爱绿护绿,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好西江贺江等水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绿美底色。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
近年来,肇庆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全域启动森林县城创建,扎实开展县镇村绿化,鼎湖山、三岳和龟顶山纳入省第一批示范性自然保护地名录,端州入选“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封开成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绿美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起点上,肇庆当继续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推动旅游提升品位、丰富体验,着力打造山水之城。同时,还要提升城市品质,焕发岭南名城新光彩,着力打造人文之城、活力之城。
除了上述关注点,黄坤明再次强调了肇庆的城市定位:珠三角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还就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出新要求。
对于肇庆来说,这是发展新机遇,当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起直追,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