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被“冤枉”的7种食物,一直以为有害,其实超健康!

广东最生活 2025-07-06 14:45

65岁的王叔最近可郁闷坏了,前段时间体检,医生说他营养不良,让他多补充优质蛋白。

王叔当时就懵了,赶忙跟医生诉苦:“医生,我这几年特别注意饮食,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炒菜只用植物油,米饭都改成粗粮了,怎么还营养不良呢?”

医生听完,无奈地直摇头:“您这是被网上的谣言给误导了,鸡蛋黄、适量的动物油脂,这些都是身体需要的营养来源,你一味地‘戒’掉它们,反而对健康不利。”

王叔一听,整个人都愣住了:“可是网上都说这些东西胆固醇高、不健康啊……”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医生接着耐心解释道:“很多被大家认为‘有害’的食物,其实都被冤枉了,适量吃点,不仅无害,反而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很多中老年朋友因为听信网络传言,把一些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当成“健康杀手”,结果越养生身体越差。

今天,最最给大家列举七种被误解的食物,只要把握好“适度”二字,不仅无害,还能为健康添砖加瓦。

1

蛋黄:被误解的"胆固醇大户"

"血脂高、胆固醇高的人千万别吃蛋黄!"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导致许多人将蛋黄视为饮食禁忌。

事实上,蛋黄虽含约186毫克/个的胆固醇,却同时富含能阻碍胆固醇吸收的卵磷脂。

更重要的是,人体内约80%的胆固醇由自身合成,仅20%左右来自食物。即便高血脂患者对胆固醇的调节能力弱于常人,合理摄入蛋黄也未必会升高血脂,反而能为健康加分。

从营养构成看,蛋黄的优势更突出:它含有益神经系统与身体发育的胆碱,还有对眼睛友好的维生素A、叶黄素等成分;相比之下,蛋白主要是水与蛋白质的简单组合。因此,吃鸡蛋时完全没必要剔除蛋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蛋类摄入40~50克(约一个鸡蛋),老年人可控制在每周5个左右。

2

味精:"化学合成"的冤案

"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吃多了伤身体"——这一观念让不少人转向鸡精、松茸粉等"天然"调味品。

但查看配料表便会发现,这些"替代品"往往以味精(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还额外添加了呈味核苷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未必比味精更"天然"。

味精的核心成分谷氨酸钠,本就广泛存在于海带、番茄等天然食物中。在正常用量下,它对人体安全无虞。

通常建议:6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日味精摄入不超过1.8克。

需注意的是,高温会使谷氨酸钠脱水生成失去鲜味的焦谷氨酸钠,因此炒菜时推荐出锅前添加;拌凉菜则可先用温水溶解后再淋入。

3

猪油:并非"心血管杀手"

因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猪油常被贴上"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元凶"的标签。

但事实上,只要控制用量与用法,猪油对健康并无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讲究"素菜用荤油、荤菜用素油"——像梅干菜、竹笋、茭白、空心菜这类高纤维素菜,用猪油烹调会更香浓。此外,猪油耐高温、稳定性强、烟点高,适合高温烹饪,不易产生有害物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烹调用油量应在25~30克。若按饱和脂肪酸占比1/3计算,每日可摄入约10克动物油脂(约家用瓷勺一勺);若日常爱吃荤腥,需适当减少用量。

4

罐头食品:防腐剂的"莫须有"

"罐头能保存这么久,肯定加了大量防腐剂"——这是许多人对罐头的固有印象。

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早已明确:罐头类食品禁止添加防腐剂。

其长期保存的关键在于热力杀菌、气调杀菌、微波杀菌等工艺,无需依赖化学防腐剂。

当然,高温杀菌可能导致部分对热敏感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流失,营养价值略低于新鲜食材,但说它"含大量防腐剂"实属无稽之谈。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罐头中的糖、盐含量,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健康。

5

方便面:"垃圾食品"的真相

在很多人眼中,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代表。但事实上,其添加剂使用均在安全标准内,不会危害健康。

从营养看,方便面能提供一定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质,但营养构成较单一。

需特别提醒的是,每100克桶装泡面的含钠量超2000毫克(属高盐食品),且制作过程中经过油炸,脂肪与热量较高。

因此,建议优先选择非油炸方便面,少放粉包、酱料包;煮面时可加些青菜、鸡蛋、肉类,提升营养均衡性。

6

香蕉:被"寒性"标签掩盖的营养宝藏

"香蕉寒性重,脾胃虚弱者不宜吃"的说法让许多人避而远之,却忽略了它的营养价值——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每日摄入3500毫克钾以辅助控压,一根香蕉含422毫克钾,堪称"天然降压果"。

香蕉的优势不止于补钾,其果胶可保护胃黏膜,益生元有助于肠道健康,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合成,色氨酸还能改善睡眠。

未成熟的青香蕉确实偏寒;成熟的黄香蕉性质平和;带斑点的熟香蕉最温和,脾胃虚弱者可蒸熟食用。

7

白米饭:被控糖潮"误伤"的主食

受控糖观念影响,白米饭常被推上"不健康"的风口浪尖。但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成年人每日需250~400克主食,过度控糖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营养不良。

白米饭虽升糖较快,却是大脑每日所需120~140克葡萄糖的直接来源;相比粗粮,它对肠胃负担更小,更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

建议搭配蛋白质延缓血糖上升,每餐吃1~1.5小碗,配菜多选绿叶蔬菜;也可在大米中加入20%~30%的杂粮,优化营养结构。

你还知道哪些被误解的健康食物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CQTV安全与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