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安区中部的石城镇,坐拥324国道、江罗高速交通要道,是连接罗定、云城、云安“一市两区”的门户枢纽。近年来,石城镇深刻把握“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一战略定位、根本遵循、时代要求,坚持交通先行、通道赋能,随着国道324改线、深南高铁、佛肇云高速推进建设,在324国道30公里串联的181.8平方公里土地上,23个村(社区)276条自然村正见证着交通天下的日新月异。
路产共兴,多业并举共进
石城镇地势狭长,324国道贯穿全镇,23个村(社区)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群山之中,灵山郁水造就出迳心茶、留洞村枇杷、托洞腐竹等“土特产”,如何“串珠成链”让这些“地道好物”走得更远?答案就在脚下。
石城镇充分利用路边地域的交通优势,在国道324线留洞村委段设立枇杷集市,引导农户入市经营,在省道539沿线的枫树角村,20个以迳心茶、腐竹、枇杷等“土特产”为主题的特色摊位连成土特产展销街,以“甜蜜”产业发展“路边”经济,以线下展销“首发窗口”持续释放“土特产”品牌打造的经济效能。
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托洞腐竹,更是以路为媒走俏湾区。在南海桂城街道驻镇帮镇扶村结对帮扶下,动员湾区10家爱心企业筹集100万元,将五星典型村桔子岭村原弯多、路窄、岭陡的村道改造成宽阔平坦的“幸福路”,结合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托洞腐竹厂生产腐竹走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形成“交通+特色产业”发展范式。
路域新颜,赋能交旅融合
交旅融合,路域环境提升是关键。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石城镇着力推进324国道综合整治,推动国道沿线闲杂地硬底化270处约1203平方米、小菜园修砌围墙75处约1040米,实现路域旧貌换新颜。沿着国道看石城,茶洞城乡融合社区、中云石海石材智造产业园、迳心茶产业体验基地、高潭未来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留洞滨河碧道、五星新田垠特色精品村、“美丽平安村口”提升实现人文与自然交织。
行走石城,舌尖生花。对标区委培育消费新场景要求,石城镇依靠临近市区、靠近消费主群体、国道车流人流量大的地域特点,结合324国道改线的交通优势,正在将茶洞擂茶粥、茶洞豆腐、托洞腐竹、烧鹅、菜包、猪杂汤、藤仔豆腐、炒米饼等特色美食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赏美景、尝美食,石城镇正奏响交通要道与地方文化的交响曲。
以路塑形,乡村宜居新貌
穿行石城镇,324国道、539省道、江罗高速托洞出入口,放眼望去,一栋栋农房披上“新衣”,白墙红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岭南乡村宜居宜业的生动画卷。自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石城镇紧抓区农房风貌提升惠民政策契机,聚焦高速出入口“点”上突破,国道沿线“线”上辐射,典型村“面”上铺开,累计完成农房风貌管控提升1049栋,面积约40.4万平方米。如今,五星莲塘、留洞水坑口整村农房风貌提升正加力提速全面动工,石城镇以点、线、面全域串联提升的“一盘棋”思维探索走出镇村“美丽蝶变”新路径正推向纵深。
一路生花,这边风景独好
为打造“车在画中行”的优美通行环境,石城镇积极推动打造城镇乡村绿美公路建设,抢抓种花植草“黄金季”,因地制宜开展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实现路域环境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发动地方贤达捐资15万元,提升江罗高速托洞出口绿化板块以及50余公里公路绿化,国道线以300余株红花紫荆种植、省道线以100余株桂花和木棉种植,着力打造绿美交通廊道。对20余公里“四好农村路”种植4000余株紫花风铃、红花紫荆、木棉、桂花、枇杷等绿化苗木,助力“绿美公路”建设。
路通人和,文明村镇新风
在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作为首批典型村的石城镇五星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五星村何以交出全国文明村镇答卷?或许一条环村路的建设蕴含着答案。在桔子岭自然村,互助工作队党员腾挪闲置房,试点建设互助工作队联络站作为议事协商阵地,发动捐款近25万元、引领让地约3000平方米,顺利推动打通全镇第一条自然村瓶颈路,建成桔子岭村多年未建成的环村道,让村民舒心出行的同时更增进交流交往,与此同时还建成了村中绿化示范带和绿化小公园,完成村口景观优化提升。以此为示范,带动大坪自然村、打铁洞自然村互助工作队成员动员村民投工投劳、无偿让地扩容村中公共空间,推动大坪村绿化小公园和打铁洞村古树公园建成投入使用。
面向“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之年,石城镇将充分发挥交通通道“开路先锋”般的先导性作用,对标区委实施交通“硬联通”攻坚行动、交通“软联通”深化行动要求,持续以路为媒“衍”绎石城的别样乡村美。
撰文:王嘉豪 陈家宜 叶翠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