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关键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立于新起点,为展现深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效,凝聚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联合深圳市委组织部,开设“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栏目,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走进改革发展一线,专访深圳各街道书记,围绕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谈思路、晒创新、比干劲,敬请垂注!
连年GDP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位居深圳街区发展“第一方阵”,一个街道如何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开稳“快车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光明科学城如同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作为光明区打造“一城三区”的重要一极、光明科学城产业转化区的“尖兵”,凤凰街道正高品质打造全域国际化街区和东部凤凰城超级商圈,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注入强劲动力。
这里,既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热土,产业创新活力迸发的舞台,更以高颜值、高品质的街区形象,成为深圳北部当之无愧的“封面”街区,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吸引着湾区科创要素纷至沓来。
近日,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云红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详解凤凰街道如何以党建“深扎根”筑牢街区根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满庭芳”,奋力书写“科汇新城,大美凤凰”的崭新篇章。
强产业
企业“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南方日报:光明区委提出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凤凰作为重要一极,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将“科学赋能新质发展”落到实处?
刘云红:凤凰是光明科学城核心承载区的门户,我们坚决贯彻区委部署,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大湾区科创格局,锚定“科汇新城 大美凤凰”目标,以“科学赋能新质发展”破题高质量发展,构建适配世界级科学城的创新生态。
空间上,以全域规划强骨架,打造“一心三区、一环两廊”格局,聚力建设3.5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强核心”,推动凤凰城超级商圈与光明城高铁站TOD深度联动。
产业上,以集群发展筑高地,依托华星光电等龙头,加速打造千亿级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同时布局合成生物、智能传感、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目前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千亿元。
生态上,以机制创新优环境,首创“1+2+3+4”经济服务体系,建成全区首个街道级虚拟园区,创新“早餐会+恳谈会”政企直通模式,获评“深圳市营商环境十强街道”。
近年来,凤凰以创新生态为沃土,精心培育优质企业茁壮成长。昔日播下一棵棵企业“幼苗”,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在龙头企业引领方面,华星光电、欣旺达、安费诺等行业领军企业持续释放强劲动能,最近几年持续高速增长,部分企业今年产值增速突破两位数,有力带动辖区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兴起,在合成生物、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等前沿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目前,凤凰已集聚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上市企业和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起“头部引领、梯队协同”的创新发展矩阵。
企业在凤凰成长,凤凰也在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学习。在街区发展,尤其是产业培育方面,我们力争比别人领先一个,甚至多个身位,抢得发展先机。
例如,我们探索出 “产业回迁+专属设计”模式,在明湖智谷智能传感产业社区为上下游企业定制研发空间,实现“厂房未交付、企业先锁定”,首批17家意向企业需求面积达8.6万㎡,破解“项目等空间”困局。
优民生
“幸福里”模式凝聚善治“幸福力”
南方日报:“三区一村一地”分类治理模式获省、市推广,凤凰如何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这项工作今年有何新探索?
刘云红:街道处在超大城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需"致广大而尽精微"。面对人口增长多、建筑工地多、新楼盘多、社会稳定压力大的“三多一大”治理挑战,我们探索“三区一村一地”分类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划分出商业商务区、智造园区、住宅小区、城中村、建筑工地5类业态39个“幸福里”单元,提供差异化服务、配置个性化资源、选配专业化力量,推动社会治理韧性全方位提升。主要有五方面做法:
一是“分类划单元”,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业态党总支-幸福里党支部”四级网络,把支部建在单元上。
二是“身边有阵地”,建成39个特色鲜明的“幸福里”党群服务站,按业态提供劳资纠纷管理等136项差异化服务和113项“民生微实事”,打造群众“走得进、坐得下、还想来”的“幸福家”。
三是“人岗相匹配”,设立“格长-副格长-基础岗+专业岗”架构,统筹500多名骨干下沉27类岗位“专职做事”,推动领导干部、街道部门常态化下沉指导,变“发现上传问题”为“就地解决问题”。
四是“幸福大家谈”,创建“幸福大家谈”平台,截至2025年6月,已开展活动599次,接待群众9286人次,收集诉求和建议1295宗。
五是“线上有平台”,打造“智慧凤凰”系统,连接4863路摄像头实现重点区域智能巡检预警;率先推行“零星作业智慧化监管”实现全年零事故。
特别介绍下“智慧凤凰”系统的创新成效,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隐患处置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将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小时级大幅压缩至15分钟,效率提升达70%;同时依托数据整合与流程再造,推动基层报表数量减少60%,有效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局,激活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2025年,我们将把“三区一村一地”分类治理模式升级为“幸福里”善治模式,突出四字:
“实”字抓到底,提档街道综治中心,聚焦高频诉求破题,提升“智慧凤凰”场景效能;“融”字贯始终,抓牢队伍深度融合,形成治理共同体,实施治理骨干“领航计划”;“民”字挂心头,推行“前端感知、群众点单”服务,活化历史文化资源,试点“幸福合伙人”项目;“深”字见真章,借力市级以上资源提升品牌,重点打造智造园区、城中村治理标杆,整合各界资源抓源头预防。
我们将以党组织为“根系”深扎治理单元,通过“组织扎根力+服务滋养力+文化凝聚力+智慧预警力”四维延伸,凝聚善治“幸福力”,实现治理能力从“输血”到“造血”、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创稳”、治理成果从“点上开花”到“全域共荣”。
畅联通
联动科创要素的“黄金节点”
南方日报:“湾区1小时交通圈”即将成型,凤凰如何依托区位优势,推动与深圳南山、东莞松山湖、香港科创资源的联动?
刘云红:“湾区1小时交通圈”是凤凰的重大机遇。高铁半小时抵香港,跨市公交及快速通道40分钟达松山湖,地铁13号线30分钟直通南山科技园,凤凰的枢纽地位凸显。
凤凰不仅是“连接点”,作为光明科学城核心承载区,我们拥有77个园区、超890万㎡产业空间,有底气、也有能力串联香港基础研究、南山技术转化、松山湖先进制造。
我们将聚焦细分领域,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联动南山,承接科技溢出,打造“南山研发+凤凰量产”模式,共建智能硬件、工业软件加速器;联动松山湖,发展精密制造等配套产业,共建中试基地,推动新材料等技术落地;联动香港,对接基础研究与国际资源,吸引港资企业、研发机构设大湾区总部,探索“香港研发+凤凰中试+湾区制造”模式,助力企业“出海”。
我们不仅承接科创资源,更要搭建三地互补发展平台,目标是将凤凰建成联动湾区科创要素的关键节点和科汇新城!
靓街景
打造国际化“封面”街区
南方日报:在承接光明科学城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和街区建设过程中,凤凰如何打造深圳北部“封面”街区?
刘云红:打造深圳北部“封面”街区,是凤凰在服务科学城建设中的自觉追求,我们聚焦精塑街区新貌,推动街区品质全面提升。我们围绕四大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区域建设与民生改善:
夯实基建与民生,推进燃气改造、森林防火等工程,完成百花园移交新增11.7万㎡绿地;启动塘家大道架空线迁改等前期项目,优化交通设施。
升级城中村风貌,完成塘家瓦窑头保租房改造及片区整治,推进塘尾村提升工程,打造塘前路特色步行街。
创新治理与和谐共建,以“幸福里”模式创新工地治理,依托协商平台化解纠纷。
强化赛事保障与规范建设,专班保障全运会,提升光明城站等重点区域环境品质,确保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率100%。
激活力
“三力提升”锻造攻坚铁军
南方日报:如何通过党建引领破解”干部能力不足、群众参与不够“的痛点?凤凰在激发基层队伍活力有何实践?
刘云红:干部队伍是落实党建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着眼于提升干部思考力、执行力、战斗力,启动“凝心聚魂三力提升”行动,制定9大类19项任务清单,锻造攻坚铁军。我们聚焦干部队伍建设,从四个维度精准发力:
精准选拔,以实绩为导向,将绩效督查等纳入考核量化指标,优先提拔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精准培育,推动20名处级干部挂点协调,选派39名干部担任指导员、9名科级干部全脱产下沉社区统筹网格化治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精准锤炼,开展“科技·凤游”“启明·智脑”等实践活动,实施“每周业务秀”“科学研习治理坊”等15项培训措施,提升干部能力;精准管理,建立社区后备人才库,强化监督培训,开展“三资”检查,筑牢纪律防线,48名优秀人才入库,6人当选社区党委委员。
凤凰街道正以党建为引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治理模式和街区品质,让这片“科创沃土”迸发出更澎湃的新质生产力,为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挺起硬核支撑,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上,绘就凤凰高飞的新篇章!
策划:甘雪明 杨磊
统筹:崔洁 崔璨
撰文:王悦
摄影:鲁力
部分图片来源:光明区凤凰街道办事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