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递物流行业“内卷”加剧的背景下,8月28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
财报显示,顺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
然而,在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背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同比略有下滑,从上年同期的137.22亿元降至129.37亿元。此外,毛利率夜有所下滑,在毛利额层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毛利额194亿元,同比增长4.2%;毛利率为13.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同时,备受关注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虽成功扭亏,但其微薄的盈利能力也显示出国际化征途依然挑战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达11.8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59亿元大幅增加,其中主要来自处置子公司(基础设施项目REITs)产生的7.78亿元投资收益。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归母净利润为45.5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9.71%
速运主业稳固盈利基本盘
作为顺丰的“压舱石”,速运及大件分部依然是公司最核心的利润来源。分部数据显示,该业务板块上半年对外交易收入达1047.73亿元,贡献了63.49亿元的利润总额,构成了集团盈利的坚实基本盘 。
在成本端,顺丰依然面临巨大的刚性支出压力。根据财报披露的费用性质分类,上半年人力外包成本高达542.80亿元,运输成本也达到了261.72亿元 ,仅这两项支出合计就已超过800亿元,占到总营业成本的63%以上,凸显了劳动密集型与重资产运营模式下的成本挑战。尽管如此,公司整体净利润的增长,表明其在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优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冲了部分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公司的应收账款有所增加。截至报告期末,顺丰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年初的277.15亿元增长至289.88亿元 。虽然公司整体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在行业竞争激烈、客户账期普遍拉长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业务增长与回款效率,将是其持续面临的考验。
国际业务艰难扭亏,新增长曲线盈利能力待考
财报最大的亮点之一,来自于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的业绩反转。分部数据显示,该板块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亏损2.36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顺丰在收购嘉里物流(KLN)后的整合效应正逐步释放,国际化战略布局取得阶段性成果。
然而,“扭亏”的背后,是盈利能力依然面临挑战的现实。以357.68亿元的对外交易收入计算,该板块的利润率仅约0.3%,显示出国际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复杂性,要想将其培育成新的利润增长极,顺丰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作为另一条增长曲线的同城即时配送分部,上半年利润总额为1.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057万元实现翻倍增长,表现颇为亮眼。但与速运主业相比,其体量和利润贡献仍然有限。这也反映出顺丰的多元化业务虽在稳步推进,但新业务的盈利能力仍处于培育期,短期内难以撼动速运主业的核心地位。
此外,从整体财务结构来看,顺丰的杠杆水平保持稳健,但负债规模值得关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达1120.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35%。其中,包括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在内的长期带息债务规模依然较大,未来财务成本的控制将是影响净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整体来看,顺丰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了盈利修复能力和战略执行力,尤其是在国际业务上取得了突破。但经营性现金流的下滑,以及新业务板块尚待提升的盈利能力,都是其在迈向全球综合物流服务商道路上需克服的挑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