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落幕!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曲江赛区决赛唱响丰收

作者 曹伟峰 2025-08-31 16:04

近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沙溪分会场)暨“天籁‘乡’音·时代‘粤’章”广东乡村歌手大赛韶关市曲江区客家山歌赛(曲江赛区决赛)在曲江区沙溪镇望云广场举行。活动以歌为媒、以节聚情,既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又传承客家文化根脉,为曲江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曲江区领导谢章全、杨长虹、肖绍托与广大现场观众一同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曲江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活动现场,来自全区不同行业和年龄段的18组决赛选手用婉转悠扬的歌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歌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变迁,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文化浓、百姓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经过激烈的初赛和复赛,最终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决赛舞台上各展风采。决赛现场,18组参赛选手轮番登台,用歌声传递乡情、唱响丰收。樟市镇选送的《十二月花》以婉转腔调勾勒四季风物;曲江区客家联谊会刘三妹演唱的《久唔唱歌忘记歌》唤醒乡音记忆;纽涩戈乐队原创歌曲《等来》用质朴旋律讲述乡村亲情,引发全场共鸣;沙溪镇选手李彩容的《杯花声声迎客来》,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与客家山歌融合,展现沙溪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活力风貌。《凉州词》的家国豪情、《阿姆的擂茶》的客家韵味、《风平浪静》中客家民谣与非洲鼓的创新碰撞;《踢踏踢踏》《世界赠予我的》等充满童真的演唱,涵盖传统山歌、原创作品、经典改编等多种形式,既彰显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曲江乡村群众多元的艺术创造力。选手将每一首歌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用最质朴的嗓音,唱出了丰收的喜悦、乡村的变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比赛过程中,选手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歌唱实力,还通过讲述自己与乡村的故事,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到乡村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一名参赛的选手表示,自己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山水和亲人,参加这次比赛,就是希望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支持。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委团依据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作品特色等维度,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评审,评选出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歌手刘军、纽涩戈乐队荣获一等奖。获得冠军的选手刘军激动地说:“非常感谢这次大赛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乡村音乐作品,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赛的组委会对选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选手的演唱水平远超预期,不仅在歌唱技巧上有出色发挥,更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的展现上令人眼前一亮。这些优秀的歌手,用他们的歌声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乡村音乐的魅力。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农产品展销专区”“中国农民丰收节”拍照打卡区,汇聚沙溪百香果、白土月饼、罗坑茶等10余种曲江各地优质农特产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留念、品尝购买,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共享丰收喜悦、传播节庆氛围,助力农民增收。“今晚的活动很精彩,不仅让我们享受了音乐魅力,还推广了家乡的农特产品。”何女士开心地说。

此次活动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曲江的实际,融入了乡土文化,特别是客家山歌这一流淌在客家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以镇(街)为单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零门槛、零距离的“百千万”大舞台,让全民同参与,共欢庆,并通过音乐的纽带,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撰文:曹伟峰 唐忠祥 陈嘉亮 温雯怡

编辑 杨韬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