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水稻快速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易发多发、防治的关键阶段。清新区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保障粮食丰产增收。
在山塘镇马安村水稻种植地,连片的稻田绿意盎然,稻苗随风起伏。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飞行,喷出白色的雾化农药,均匀洒向稻田,为田间水稻披上“防护衣”。“我在山塘镇马安村种植了150亩水稻,用无人机进行‘飞防’,2小时就可以完成。”种植户陈灿辉表示,采用无人机“飞防”喷洒得比较均匀,与人工相比可以节省一半的成本。
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江绮雯 摄
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江绮雯 摄
据了解,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喷药的20倍以上,能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相较于人工喷药,植保无人机“飞防”更高效、安全、节约、环保。“我们根据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的病虫害情报预测,以及我们实际田块的病虫害情况,选用了高效、长效的农药进行喷洒。”种植户陈灿辉说道。
据悉,针对田间水稻长势和病害发生规律,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开展统防统治,通过下派农技人员指导防治、发布病虫害防治提示等方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预计2025年,清新区粮食全程统防统治面积达到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的55%。
近年来,清新区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穿于水稻标准化种植全过程,大力普及推广机械插秧、无人机管护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种植手段,进一步推动了水稻生产的智能化、机械化、轻简化、高效化,为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据统计,全区共有农机合作社及农机服务组织15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年计划培训农机化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基层一线农机操作和维修人员、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等实用人才400人次,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目前,清新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万千瓦,较上年略有提升;拥有各类农机具6万台,其中拖拉机3229台、联合收割机276台、插秧机261台、农用植保无人机54台。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0.02%,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当前正值水稻快速生长的关键期。从空中俯瞰,稻田一片青绿。钟神锡 摄
当前正值水稻快速生长的关键期。从空中俯瞰,稻田一片青绿。钟神锡 摄
今年,清新区夏种粮食播种面积达19.5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7.21万亩。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同时,全区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扎实推进2025年度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项目和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着力提高单产水平。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精准指导,多措并举稳定种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增加粮食总产,全力确保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钟神锡 谢靖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