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宇驰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
九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如果说“九三”见证着胜利、荣光,那“九一八”则更像是一道刻骨铭心的疮疤,它是国难、国殇,同样也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精神的见证。
今天是9月18日,钟声敲响,警报长鸣,既寄托着对先辈们的无限哀思,也蕴含着自强不息、面向未来的力量。
(一)
94年前的今天,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响起爆炸声,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铁路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短短两天内,沈阳、长春先后沦陷。然而,坐拥数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力量,国民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际公理”,直至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全境,3000多万东北百姓沦为亡国奴。
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自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十四年时间里,3500多万同胞失去生命,近千座城市饱受战火摧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
九一八事变是铭刻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伤痛和耻辱。我们不止为这一天而伤痛,更是为中国人民十四年间遭逢欺凌、十四年间艰苦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而感到痛心;不仅因泱泱大国惨遭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而蒙羞,更是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愚昧、积贫积弱、主权沦丧、尊严扫地而感到耻辱。
一遍遍重温这段充斥着血与泪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活在过去,而是为了守望和平、开创未来。
(二)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当战旗方队行过天安门广场时,镜头特写给到打头的“杨靖宇支队”十余秒,再看表,此时正是上午9时18分。
这显然不是巧合,正如阅兵开场前那首凄婉的《松花江上》、观礼台上热泪盈眶的东北抗联战士后人,以及解说词中特地强调的“具有东北抗联血脉”,这场阅兵式中的“东北含量”很高,处处细节都在彰显着我们没有忘却那段艰难的岁月,没有忘记那群可敬可爱的英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共产党毅然承担起抗日民族先锋的重任,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先后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三个阶段,杨靖宇、赵尚志等一大批骨干奔赴抗战一线,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展武装斗争,三省人民自发组织的游击武装、各路抗日义勇军、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陆续加入,增强了抗击侵略的有生力量。
战斗在长城上的八路军。新华社发
英雄的生命已逝去,他们的身躯深埋于脚下的泥土,他们的眼睛化成星辰注视后人,他们亲手树起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下。
英魂昭昭,山河无恙。曾经“渴饮雪,饥食絮,茫茫雪原,战至最后一人”,在全民族抗战的磅礴伟力中,艰难困苦最终化作反攻的号角、胜利的凯歌。
战旗猎猎,铁流滚滚。从“小米加步枪”,到“万国造”,再到如今光荣受阅的各式国产先进武器装备,不变的是伟大抗战精神,是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责任担当。
(三)
没有人不爱胜利,不爱家园光复时的欢呼与拥抱,不爱和平阳光之下的鲜花与奖章。
然而,胜利往往来之不易,通向胜利的道路总是艰难曲折,胜利的成果更是被阴影中的眼睛贪婪窥视,胜利必须坚定守护。
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太平,一面是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受害者论”,刻意回避其侵略战争责任;一面是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以史为鉴,既要铭记胜利荣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纪念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要不忘伤痛,居安思危,以更大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骄傲绽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