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男子成年组)决赛在江门台山新宁体育馆落下帷幕,山东队以3∶0力克福建队,摘得桂冠。
赛场上,山东队员纵情欢呼,汗水与荣光交相辉映;赛场外,另一场胜利同样值得铭记——赛事举办地台山,这个著名的“排球之乡”,以其精心的筹备与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比金牌更珍贵的掌声。

山东队球员李磊(中)在比赛中庆祝得分。图源:十五运会网上新闻中心
台山赢了,赢在保障服务。
十五运会期间,台山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统筹做好安保、医疗、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更令人动容的是来自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华立学院的536名“小海豚”志愿者。他们以青春的笑脸和专业的服务,成为了台山最生动的城市名片,诠释了服务的温度。
“台山打排球赛的氛围超好!”“在台山打比赛,我们感到很暖心!”来台山参赛的运动员的评价,印证了台山在后勤保障和竞赛环境打造方面的成功。

“小海豚”志愿者保障了赛事的成功举办。受访者供图
台山赢了,赢在文化内涵。
台山巧妙地将体育赛事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融合,让排球比赛成为展示侨乡文化的窗口。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侨见华利磨——台山排球的百年传奇”主题文化展览,将台山百年排球记忆娓娓道来;《图说台山排球100年》新书的发布,为这座“排球之乡”留下了珍贵的文化档案;“活力非遗 跃动全运”2025年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浮石飘色)大展演,更让国家级非遗项目浮石飘色与现代体育交相辉映。
台山借助十五运会的契机,向全国展示:体育的精彩,不仅在于竞技的激烈,更在于文化的厚度。

精彩的浮石飘色展演。
台山赢了,赢在全民参与。
在台山,排球不只是比赛,更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十五运会赛事观众席上,男女老少都用力鼓掌,海内外乡亲都大声呐喊;赛场外的田里乡间,村村有排球场,村村有排球队,人人爱看排球、打排球。这里的排球氛围,早已超越赛场,融入市井烟火,成为百姓日常。
连中国男排主教练维塔尔·海宁都感慨:“走在街上都能感受到台山的排球氛围,这里人人都懂排球。台山将悠久的排球历史、民众热情与未来展望完美结合,这种文化积淀对排球运动发展至关重要,这次我对‘排球之乡’的文化魅力有了更深理解。”

台山民间排球同样精彩。叶芷晴 摄
可以说,台山的胜利,是一场全方位的胜利。它赢得的不仅是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一次城市形象的华丽绽放,一次发展动能的强劲蓄积。这场胜利,如排球划出的弧线一样精彩。
当山东队员相拥庆祝,当掌声响彻新宁体育馆,我们更应为台山喝彩。愿这座与排球共舞的城市,继续以拼搏的精神、开放的胸怀、创新的姿态,在更广阔的赛场上一路向前,赢得更多、更精彩的胜利!
评论员:叶芷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