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五运会将迎来闭幕式。闭幕式上怎么少得了人气担当呢?
群众喜欢,马上安排!
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将换上新皮肤在深圳闪亮返场。
在预定下一波热搜之前,让我们一起回顾
这两只小海豚究竟为何能跨越赛场,成为“史上最成功”吉祥物?
爆点:吉祥物有了活人感
开幕式上,当“喜洋洋”“乐融融”跟着运动员方阵入场时,全国观众都笑疯了——这群吉祥物根本“装不住”!
(“喜洋洋”“乐融融”陪着运动员一起入场,网友:眼睛完全离不开它们)
有人跟着《歌唱祖国》的节奏摆出“歪头杀”,有人忍不住原地旋转跳跃、蘑菇蹲,不小心“身首”短暂分离了一会儿,有人蠢蠢欲动用鞋子去玩水,还有人互相贴贴,尽显萌态。
广大网友的心直接被俘获:“就是这样好,不需要整齐划一,各个都不一样,各个都可爱!”
这一群“活泼到不受控”的小海豚,原来是一群13至16岁的武术学校学生,来自河南登封和广东佛山的武校。
为了扮演吉祥物“内胆”,他们扛起重达8公斤的玩偶服,提前苦练了两个月,但上场后的动作并没有刻意设计。“我们只告诉他们,要尽情展现自己,要有活力,要可爱。”吉祥物导演帅好瑞说。
孩子的天真,就是最好的演技。
于是,一旦灯光打亮、镜头扫来,静态吉祥物瞬间拥有了自然可爱的灵魂。
在更多网友“路透”视频中,“小海豚”们对路人有求必应,随地卖萌,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志愿者甚至不得不大喊“快点快点,别卖萌啦”。
赛事现场,由大学生、街舞队等组成的志愿者们也延续着这股松弛劲。
比赛间隙,吉祥物成了“最会玩的气氛组”,有时旋转挥手,有时即兴舞动,还能瞬间倒立,所到之处,听取“哇”声一片,“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希望观众能笑着走出赛场。”
赛场内外,明星选手也被圈粉。
十五运领奖台上,四川男篮队长周琦带着儿子一同登台,当吉祥物随奖牌一同发放时,小家伙对粉色“乐融融”的偏爱藏都藏不住,周爸爸只好“强行”和队友交换;
泳将潘展乐晒出全运会收官照,除了队友合影外,还见满床吉祥物,实力演绎“集邮式”宠爱。
一波接一波的名人“带货”,让两只小海豚的人气再度飙升。
铺垫:连接城市 全民二创
这对“顶流CP”,其实早已亮相。
十五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上,它们和那句后来被广东人带向全球的口号“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一同登场。
吉祥物原型选自中华白海豚,可亲可爱、寓意满满。不过,当时这对组合尚未激起太多水花。
直到开幕前一个月,大湾区市民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置身“吉祥物痛城”,仿佛寻宝游戏开启,处处都能偶遇彩蛋。
“喜洋洋”和“乐融融”以雕塑、立牌、充气公仔等形式“占领”全城,吸引一波波路人打卡合影,堪称本届全运会最具性价比的氛围担当。
当软萌吉祥物嵌入城市空间,故事感就来了。
藏在广州六运小区草丛里策马扬鞭的“喜洋洋”,仿佛真在一片迷你草原上自由奔跑;站在花城广场木棉顶打拳的“乐融融”,借位一拍,秒变“拳打广州塔”的武林萌新;大元帅府门前分立孙中山雕像两侧的两小只,更是被网友封为“孙左山”与“孙右山”,萌态与气场并存,疯狂圈粉。
细心的“玩家”还会发现因地制宜的巧思——
在广州,吉祥物多半在“认真搞体育”,骑马射箭打拳击,如火如荼。而到了香港,它们便彻底切换成逛吃、拍照、购物、放风筝的“chill模式”,完美融入都市休闲气质。
吉祥物在不同地点的“限定皮肤”,让打卡收集成了一种乐趣。社交平台上,网友们自发整理出“吉祥物打卡攻略”,详细标注每个雕塑的精确位置、最佳拍照角度,以及周边的美食、商铺。
不少人跟着这两只俏皮的白海豚,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湾区漫游。
“热搜体质”一旦触发,生命力便收不住了。
网友逐渐在各种抽象二创里被拿捏。草丛中探出半身练体操的“喜洋洋”,配上“静鸡鸡望住你”,瞬间变身暗中观察的吃瓜群众;踩着冲浪板准备起跳的,只需一句“走先啦,得闲饮茶”,就能精准复刻广式精髓;而举着羽毛球拍的那只,被脑补成手握电蚊拍正发出灵魂拷问:“你今日灭蚊未啊?”
AI加持下,俩吉祥物更是从梗图一举闯入地铁、景点、餐桌,在更多场景中上演网友们的脑洞“小剧场”。
这些来自民间的创意成了十五运会期间氛围组的“扛把子”,正与吉祥物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刘平云的预期不谋而合,“我们在发布前完成的设计只是首创阶段,让公众参与‘二创’乃至‘三创’都是设计的一部分。”
内核:自带大湾区人DNA
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调侃和“创作”,设计团队多次作出积极回应。
“当初选择中华白海豚,是觉得肯定能避免被吃掉。”刘平云认真地解释,起初也有其他方案,如做成蒸饺、虾仁,但考虑到要跳出“大吃省”的既有印象,所以最终定了不能吃的白海豚。
官方千方百计避免,架不住深厚的“食在广州”文化,网友愣是把两只小海豚和美食挂上钩。
而一旦和美食结合,传播便开始呈几何级增长,各种再创作层出不穷。
刘平云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中,表示感谢网友“指豚为鸡”。
(刘平云:很开心网友喜欢吉祥物,将十五运会精神传播得更广)
刘平云:很开心网友喜欢吉祥物,将十五运会精神传播得更广
“证明这是老百姓喜欢讨论的话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有利于传播。”他甚至每天上小红书点赞网友“二创”。
这份对吉祥物的喜爱,也化作强大的消费力。截至11月15日,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已达6.8亿元。
官方商店里“一豚难求”。其中,一款底座可旋转的吉祥物手办因有“转机”(谐音“转鸡”)寓意成了爆款。
——这背后,也是广东人对“意头文化”的执着。
全运会的“运”字,被广州人玩出了新花样。
“行大运”“好运来”……一个个谐音梗,巧妙呼应了广府人对“好运”的深切期盼。就连赛事门票,也设计成了“利是”模样,意头十足。
如果看过开幕式,一定会对“水”这个关键元素有深刻印象。
从主题曲《天海一心》《水连天》,到环形“水舞台”,再到火炬传递中“先蹚一趟水”的环节,每一处都在呼应粤语文化中“水为财”的民间认知。
享受美食、追求财富,大湾区的务实哲学,从未飘在半空,而是扎根在奋斗与热爱中。尤其是敢为天下先的“生意脑”,不会放过任何搞钱机会。
老广们既懂开源,也同样注重节流,将骨子里的“精打细算”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五运会90%以上场馆为现有场馆翻新升级,却装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运赛事。
和翻新的场馆一起,吉祥物悄然走入城市角落,只用满满的仪式感点亮街头——没有生硬宣传,只有自然共鸣,轻松拿捏赛事氛围。
撰文:李菀瑄 林双英
统筹:黎詠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