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省仅有2项成果获此殊荣。
11月24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在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集团牵头及参与完成的四项科技成果荣获嘉奖,包括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

图为深中通道西人工岛。
近年来,广东交通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跨江跨海集群工程高质量建设,在跨海过江通道建管养、高速公路改扩建、智慧交通与信息化、新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支撑项目高品质建设,推进行业技术发展。
此次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深中通道“超宽深埋钢壳混凝土跨海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成果,由省交通运输厅提名,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牵头完成,多项核心创新成果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面对“超宽、深埋、大回淤”等严苛建设条件,项目团队以“智能制造”破题,首创“纵横向隔板+栓钉+T形肋连接件”新型钢壳与混凝土高效界面连接构造系统,提出了钢壳100年耐久性保障体系,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在国内首次建设钢壳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实现钢壳智能焊接、智能涂装。团队研发了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等装备,集成9大控制系统,创造了大型沉管深水条件下毫米级安装世界精度。

图为南沙大桥。
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桥梁缆索火灾防控与韧性增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标准与技术空白。该项目从南沙大桥运营保障需求出发,针对大跨桥梁火灾安全的关键性难题,开发了一套涵盖火灾防护、材料研制、设计施工以及灾后处置的桥梁缆索火灾防控技术体系,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有力筑牢了我国大跨桥梁缆索的“生命线”安全屏障。
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缆索体系桥梁智慧诊断与健康评估创新技术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实现了桥梁检测智能化、诊断科学化、评估信息化,为构建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图为潮汕环线京灶大桥。
由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潮汕环线高速牵头完成的“公路桥梁挤扩支盘桩勘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荣获科技成果推广奖。该成果已在潮汕环线、茂湛高速改扩建等多项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显著。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广东交通集团承担国家、交通运输部、省厅级科技项目183项,研发投入约36亿元。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1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省部级工法9项,专利411项(发明专利120项),软件著作权195项,编制技术标准规范32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珠三角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落地运行,持续开展狮子洋通道主跨超2000米双层钢桁梁悬索桥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研究。
南方+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