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赛事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

广东生态环境 2025-10-31 09:13

10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广州赛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的相关亮点和举措。

发布会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市执委会综合保障部常务副部长郑则文介绍为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到来,市生态环境局在环境质量保障方面开展的工作。

本月以来

广州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

提升至92.3%

郑则文表示,按照绿色办赛理念,市生态环境局以“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为引领,紧扣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绿色行动计划,制定了生态环境保障“1+12”工作体系,扎实推进“美丽全运”实施方案。近期,市生态环境局先后5次组织专题分析,调度全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全局开展5次环境应急监测、空气质量保障等专项演练,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美丽全运相关工作。

全力提升空气环境质量。郑则文介绍,广州统筹推进七大攻坚行动与三个支撑工作,成立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精准实施污染总量减排,开展“三个一轮次”行动,持续加强污染治理与监管;创新协商减排机制,推动200多家企业制定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基础排放水平。结合U16女子足球赛等赛事保障经验和奥体中心周边车流量专项评估,组织空气质量保障推演。今年1-9月,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91.9%,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10月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提升至92.3%,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17.8微克/立方米,各场馆周边区域PM2.5浓度均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郑则文介绍,广州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和赛事保障三级联络制度,优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水质监测方案,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献策指导,全力保障水环境质量。如对涉水项目场馆和运动员驻地周边水体开展污染源排查溯源,对水质不够稳定的水体调配微型水站,开展加密监测,动态把握实时水质情况。今年1-9月,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优良;10月以来,李溪坝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全运会34个省控水体全部达标,激流回旋赛场、国际划船中心等2个涉水项目场馆水质稳定在II至III类,符合水质保障要求。

强化噪声污染治理。郑则文介绍,广州制定全运会声环境质量保障“1+5”方案,1个总体方案和5个对声环境要求较高赛事场馆的专项保障方案。围绕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声环境状况,排查周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4类声源情况,梳理源清单并有效管控。今年1-9月,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9.7%,10月以来,提升至95.9%。

推进实现美丽全运。郑则文介绍,广州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运营等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赛事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全国首个零碳改造建筑、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将投入赛事,50多万市民参与“我为全运降点碳”等系列行动,福建龙岩、贵州毕节跨省捐赠碳汇助力广州赛区赛事碳中和。同时汇聚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多维度实时数据的生态环境保障指挥平台,已与广州赛区MOC运行保障指挥系统对接,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新的跃升。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生态环境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