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山:一场跨越山海的美术联展

作者 苏芷妍 2025-10-29 21:18

“我们用这把小刀,把雪域高原的雪山、岭南大大的榕树,还有海边白色的浪花,都请到了版画上。”聚光灯下,女孩的声音清澈如山泉。“老师告诉我们,每一刀都要认真地刻,就像和很远很远的小朋友说悄悄话。”中山市南朗街道中心幼儿园大二班易栩柠说道。

画作连接的三处地点,在这个秋日相遇。十月末的岐江畔,风里还带着夏末的暖意,10月29日,一场名为“雪域・岭南・滨海童印”的版画展正在此举行。中山、林芝、惠东三地的孩子们,用他们稚嫩却真诚的刀笔,完成了一次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

雪域・岭南・滨海童印——中山、林芝、惠东三地幼儿版画联展。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雪域・岭南・滨海童印——中山、林芝、惠东三地幼儿版画联展。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山海相逢

展厅内,柔和的灯光如水般流淌,洒在百余幅版画上。精美繁复的藏族服饰、古韵悠长的崖口飘色、蔚蓝迷人的惠东海龟湾——三地的风景人文,在这一刻相聚。

几个孩子围在桌前,小手推动滚筒,为木板刷上油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香,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这一刻,雪域高原的晨曦仿佛遇见了岭南大地的榕荫,滨海浪花轻吻着千年香山的石板。

几个孩子围在桌前,小手推动滚筒,为木板刷上油墨。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几个孩子围在桌前,小手推动滚筒,为木板刷上油墨。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来对了!”教育部第六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周凤甫站在画作前,难掩激动。为了这场展览,他特意搭乘昨晚十点的航班从上海赶来。此刻,他正俯身细看一幅林芝孩子的作品——粗犷的线条勾勒出雪山的轮廓,那种未经雕琢的质朴让人动容。

“透过这些画作,我感受到了雪域的清冽,听到了海边的涛声,触摸到了岭南林木的茂盛。”他说,“这里展现了辽阔的场域、宏伟的自然和丰厚的人文。”

南朗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维穿梭在展厅中,不时为观众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从2020年12月起,她所在的幼儿园与西藏林芝市幼儿园、惠东县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以版画为纽带,连接起三地的孩子们。

“版画这门古老技艺,犹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每颗童心。”王维说。孩子们拓印的不只是图案,更是对天地万物的初识。林芝的雪峰映着格桑花的灿烂,惠东的碧波荡漾着渔歌的悠扬,中山的骑楼定格了时光的剪影——这些都在孩子们的画作中被永恒封存。

部分画作被制作成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部分画作被制作成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油墨中的美育嬗变

“我们园里有574名孩子,来自7个民族,但只有一名美术老师。”西藏林芝市幼儿园园长巴宗站在林芝孩子们的画作前,这些作品经历了漫长的旅途才抵达中山,部分画作在运输途中受损,但近三十幅最终完好展出。

展厅里,153幅精选作品悬挂在墙上。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展厅里,153幅精选作品悬挂在墙上。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巴宗回忆起几年来结对帮扶的情形:“中山的美术老师经常来到我们幼儿园,不仅教孩子们,更为我们培养了一批老师。现在,我们18个班级的老师,基本都掌握了版画教学能力。”

王维同样深有感触,多年来,她致力于将艺术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研发的“幼儿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涵盖了版画、陶艺、水墨画等内容。

“结对帮扶开展以来,林芝和惠东幼儿园的版画教学实现了从无到有。”王维说,“美育同样也反哺了老师和孩子们,让他们通过画作,看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展厅里,153幅精选作品悬挂在墙上,它们是从4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王维表示,中山的作品细腻动人,惠东的作品明亮鲜活,林芝的作品浑厚神秘。这些风格各异的画作汇聚一堂,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大美育课堂。

现场参观群众。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现场参观群众。  南方+ 苏芷妍 拍摄

版画,这一传统艺术,在三地孩子的童真童趣中焕发新生。几年来,南朗街道中心幼儿园通过线上课程共享、骨干教师驻点指导、版画材料定向支援等方式,助力两所幼儿园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版画教学体系。但收获是相互的——中山的孩子们通过这些画作,认识了雪域的雄浑、海洋的壮阔;林芝和惠东的孩子们,则学会了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南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慧祺表示,“本次联展,不仅是童心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更是三地幼教合作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共赢’的重要标志。”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 杨静

编辑 朱晓宇 钟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