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莞医保转动数字齿轮:服务“上云”,惠民“落地”

东莞医保 2025-01-03 19:10

编者按:

2019年,东莞市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迄今已五年有余。保障机制、支付方式、集采机制、“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五年多来,一项项重点改革、一个个暖心变化,回应着人民群众对解除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殷殷期盼。即日起,东莞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南方+推出“五年同行 一生守护”系列报道,呈现一张张“民需清单”转换为“民生账单”的实践探索。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东莞市全部社卫中心及站点收费窗口多了造型精巧的智能机器,办理业务的群众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往机器前一站,不用手机、医保码,也不用掏卡,看镜头就可以确认信息,不到一分钟系统便能识别医保信息并完成支付,往昔令人心生焦灼的漫长等待就此成为历史。

这正是东莞最近推广的医保结算新模式“刷脸结算”,全市384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现已铺设440台刷脸终端,东莞也因此一跃成为全省首个将刷脸结算应用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地市。

一个个“脑容量”爆棚的信息化系统正延伸服务改革触角。从颠覆传统支付模式的刷脸支付,到让百姓用药消费明明白白的 “医保药价通” 小程序;从开启便捷处方新时代的“医保电子处方”,再到为患者提供就医应急资金支持的 “惠民就医”支付,乃至为医保基金安全“站岗放哨”的智能监管体系,东莞医保正织密一张严密且温暖的智慧守护大网,全方位、深层次地渗透进市民的就医生活,让全市参保群众真切感受到医保信息化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

医保刷脸付,方便又安心

“站到那机器前,眼睛瞅着镜头,没想到很快就认出我了,眨眼间就支付成功了!”完成医保“刷脸”缴费初体验后,罗玉眼中满是惊叹之色,“那天我去药店买药,到付款时发现手机落车上了,正准备折返回去拿手机结账,没想到店员提醒我,说我买的药能走医保,直接刷脸就行。”

罗玉向医生了解到,医保 “刷脸结算” 技术有人脸、实名、真人三道严密核验关卡层层把关,如同给医保账户上了三把 “安全锁”,“要是手机或者实体卡不小心丢了,被别有用心的人捡到,我医保卡里头的钱,可能‘嗖’一下就出去了。有了这刷脸技术,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风险了!”

据介绍,医保“刷脸结算”是以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的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为载体,以医保码为媒介,采用“生物识别+实名认证”的安全核验技术,将面部生物特征与医保身份和个人账户关联,结算效率比传统的结算方式提高了50%。

医保支付的便捷性和普适性正照进老年人生活中。在以往,由于老年人群体大多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常常忘带医保卡、忘记密码,医保“刷脸结算”功能轻松化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当前,东莞这座全省首个实现电子处方和刷脸核身相融合的地市,已累计刷脸结算34.66万笔,其中2024年12月的日均结算量1.68万笔。这种“以脸代码,脱卡使用”医保结算新形态正走进基层医疗的诸多角落,让群众就医购药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买药前价比三家,电子处方一站结算

“数字赋能”的理念贯穿融合在东莞医保的多个工作领域。

“以前买药,我得跑好几家药店比价,结果还没买到实惠药!”指着以前花20元买来的降压药舒尼亚,李叔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又露出欣慰的笑容,“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随时‘价比三家’,只花6.5元就能买到这款药!”

这些便捷与实惠,得益于东莞市推出的“医保药价通”小程序。当前,这款新晋上线的“手机比价神器”迅速席卷全市购药领域,已覆盖全市定点医药机构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市民朋友无需注册认证,只需通过“东莞医保”公众号,便能即时享受到医药机构查找、药品及耗材查询、医疗服务项目查询等一系列服务,真正实现“指尖比价”,让购药时更省心、省时、省钱。

不止于此,购药者曾经的诸多难题,将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中逐一化解。

新年伊始,东莞又为市民送上了一份重磅新年礼物 ——“医保电子处方” 正式上线。这意味着,门特参保人到东莞市门特选定医疗机构就医后,由医师开出门特药品外配电子处方,门特参保人使用手机在“粤医保”小程序上选择门特药店,电子处方经电子处方流转中心流转至门特参保人前往的门特药店,门特参保人到达门特药店购药即可现场办理“一站式”结算。

便捷的购药场景正惠及寻常百姓家。“只需花两三分钟绑定信息,家人诊疗费用就可通过线上完成支付,再也不用排长队了!”张女士所津津乐道的,是近两年上线的东莞惠民就医服务项目“亲情付”功能。

这一医疗服务工程由东莞市医保局牵头,携手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银行,提供“亲情支付、无感支付、惠民医疗金”等服务,为患者提供费用自动结算服务及就医应急资金支持,最高10000元信用额度,可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等,缓解不少就医患者的资金压力。

目前,东莞全市13家医院、33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上线“先就医、零排队、后付款”亲情无感惠民支付服务,全市签约总数为230075户,其中亲情付签约用户占比45%,累计结算笔数68.52万笔,结算金额约8158.7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医疗支付数字化升级,正提升群众就医便民度,让百姓在就医路上越走越舒心。

智能监管,全链防险

医保服务场景在打通群众就医 “最后梗阻”的同时,医保基金管理也正走向“精耕细作”。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守护这笔资金的安全,是医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东莞大数据智能监控探索突破始于2021年,当年在全省率先上线国家平台智能监管子系统,之后全面落地应用智能监管子系统事后审核功能,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统筹规划、乡镇级共同参与的智能监管模式。这一系统可查看比对医保系统的结算记录、购药人的实际信息等,并建有提前预警机制,使得医保基金监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相当于一名‘懂政策的老师’站在身旁辅导,将违规风险提醒前置到了费用产生之前,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医保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诊疗提醒机制”使得开单医生、结算工作人员在即将触碰医保违规红线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示,将其所可能触犯的医保基金使用规则一一罗列,善意提醒他们斟酌是否继续开单或结算,有效规避了医务人员因对物价收费规定等政策不熟而引发的违规风险。

医疗机构是医保基金的主要支付对象。如今,智能审核监控正成为医疗机构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第一道防线”,是基层医保部门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收到市医保局下发的可疑数据后,我们分局一般先通知涉及到的定点医药机构,对其申诉情况进行复审,确认其违规后计算核实违规金额,并交由市医保局确认,最后由市医保部门发函、通知医药机构退回违规金额。”东莞南城医保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南城定点医疗机构50家、定点药店145家,而医保监管相关工作人员只有5名。监管压力之下,智能监管深度赋能精准监管、靶向纠治。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医保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智慧医保平台页面查看审核医生上报数据情况。

2023年以来,东莞陆续组织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启动事前、事中提醒功能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随着东莞市智能监管系统已实现审核险种全覆盖、审核对象全覆盖、审核地区全覆盖等三个“全覆盖”,不少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也正由应急型、功能型逐步向服务型、智能型转变。

2024年,全市定点医院、联网药店、联网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批开展事前预警的接口改造和功能应用工作。全市100多家定点医院、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上线应用事前功能应用,上线率100%。“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逐步构建,前移监管关口。

从 “事后追溯” 的防守,到 “源头治理” 的出击;从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初心坚守,到一次次让群众可知、可感、可触的改革迭代,东莞医保始终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精雕细琢每一个服务环节,让参保人的获得感成色十足。

南方+记者 龚菊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