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肇庆“三个年”做了什么?|市委全会

作者 施亮;刘舜欣 2025-01-12 09:52

2024年1月,肇庆市将2024年作为全市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和基层作风优化提升年,定下了全年冲刺的基调。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这一年里,肇庆围绕“三个年”聚力攻坚、快干实干,经济工作实现提质增效,“百千万工程”加快典型突破,基层作风持续优化提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奋斗的姿态成就奋进的肇庆

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湾区西部制造新城

过去,肇庆靠制造业发家当家兴家;当前,肇庆更要推动产业向新向上向强。

围绕经济工作提质增效,肇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工程,努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

这一年,肇庆聚焦产业立柱,新质生产力基础不断夯实。主导产业集聚起势,小鹏汽车第50万台在肇庆基地下线,瑞庆时代、风华新能源纳入工信部第八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实现“零的突破”,成立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特色产业换新发展,高要区纳入首批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肇庆新区食品饮料产业园不断积蓄动能,金属加工,新材料、绿色建材转型省级步伐加快;未来产业布局起步,发布《肇庆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布局“三位一体”低空飞行平台,主动嵌入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链条。

这一年,肇庆聚焦招商落地,激发项目发展新动能。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引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投资额再超1000亿元,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持续打响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完成制造业实际投资额超50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37%;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9%、28%,增速居全省第5、第4,累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超1000家。

这一年,肇庆聚焦扩容提质,加快构建“344”园区发展格局。创新“指挥部+管委会+国有开发公司”园区管理体制,投入超102亿元,支持园区开发建设,亩均产值稳步提升;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提速建设,市管起步区不到2年时间引进项目超200个;肇庆新区产城融合势头良好,肇庆高新区获省考“优秀”等次,全市收储园区用地超1万亩。

在此基础上,肇庆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6%以上,房地产投资占比降至 10%以下。升降之间,肇庆实体经济更扎实、更健康。

“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提速推进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肇庆紧扣“富、净、美、绿、强、治”六字诀,共同绘出具有肇庆特色的“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这一年,肇庆抓好县域工业培育发展,东部板块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成势,新能源汽车、金属加工2个千亿级,新型储能、电子信息2个500亿级产业初步构建成型。四会、高要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百强区行列。封开绿色建材、德庆风机、广宁循环经济、怀集新材料产业等年产值不断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肇庆绘就富民兴村“新答卷”。产业兴,则村民富、生活美、活力足。全市蔬菜、水果、南药、水产等产业综合产值均达100亿元,并培育出肉桂、罗氏虾等均超50亿元的单品。广宁翡翠湾等一批精品酒店和民宿赢得口碑,乡村马拉松、户外骑行等品牌赛事成功圈粉,“强村公司”“光伏+”等模式赋能村集体持续增收。

这一年,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档增速。东部城区“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西部四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广湛、珠肇、深南等高铁加快建设,强化交通先行。县域“三所医院”扩建更新,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省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

这一年,“百千万工程”画笔一挥,点缀了县镇村绿美生态建设,也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

在“岳山造林大会战”50周年之际,肇庆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全市11个旅美省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出新出彩,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此外,端州多元治理人居环境、高要光伏兴村富民、怀集县域医共体等3项改革入选2024年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齐抓共管,全面突破,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引擎加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党员干部投身发展更加主动靠前

基层作风优化提升,是助力肇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肇庆持续开展“我为肇庆抓发展”“肇庆三问”等活动,出台为基层减负“27条”,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基层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增强。

抓经济也是抓作风,领导干部需要在经济战场锤炼实干担当过硬作风。

这一年,肇庆坚持“项目为王”,以全流程调度督导为抓手,深入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健全领导挂点联系督导、定期通报机制,推动历年来已签约项目完成应供地、应开工、应竣工、应投产、应上规“七个100%”转段任务,党员干部以“快、实、新、责”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肇庆统筹建立八大专班着力解决用地、用能、环保、融资、用工等关键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母亲式”服务,不断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服务企业更加有力有效,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开展“遍访”行动,主动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广大企业在肇庆发展更安心、舒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这一年,肇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更加用心用情,践行“四个万家”,积极凝聚力量下沉为基层解难服务,深入开展“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万多个,“邻里先锋”“西江党旗红”等党建品牌持续擦亮。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托镇街综治中心等下沉司法服务,有效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在肇庆基层作风提升年,党员干部投身发展更加主动靠前,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征地拆迁、抢险救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一线中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相关部门也及时对在重大项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嘉奖重用。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收获。在“三个年”工作中,肇庆制造业当家的家底更厚、活力更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担当更强,已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统筹:吴帆

采写:南方+记者 施亮 刘舜欣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