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雕刻振兴 | 岭南特产看罗定核雕

作者 崔洪铭 2024-08-30 12:15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经典课文《核舟记》一文细致描写了古代卓越的雕刻艺术,许多人由此产生了对核雕的初印象。

千年技艺,焕发新彩。核雕兼具技术、艺术、美学、收藏等意义,在“国风潮”广受欢迎的当下,这类精巧的小物件受到追捧,在文化市场成了“小而美”的收藏品类。

一枚果核,“雕刻”产业。东风之下,罗定立足优势,传承与创新并重,探索做大做强核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方寸之间雕刻出了一幅“增收致富图”。

历史:刀尖上的“奇巧”艺术

“嘻,技亦灵怪矣哉!”一颗约三厘米长的榄核上,以船为形,人物灵动,窗牖、楫、炉、壶、手卷、念珠等物件皆备,《核舟记》提到的核雕工艺精妙,意境悠远。

时光流转,文化传承,少有人能够实地目睹核雕的魅力。但在广东罗定,就有《核舟记》提到的那一类巧匠,能于方寸之间再现诸多历史题材和人物形象,展现“万千世界”,达成技术与美的和谐。

古老的乌榄,低调的罗定“宝物”,根、果实均可食用,而榄核经过雕刻可成为工艺品。据现存的地方志书记载,罗定市的乌榄种植与加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罗定的水土、气候、地形适合乌榄树生长,所产乌榄核厚质优、质地致密,受到不少核雕大师喜欢。

每至深秋,丰收时节,正是核雕的高产期。横桥古榄园内,橄榄挂满枝头,成为罗定特色一景,打榄活动颇具人气。等橄榄到了雕刻大师手中,经过张弛有度、细腻精微的雕刻打磨后,就能实现“脱胎换骨”。

核雕于2008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代代匠人传承创新,一件件精品面世流传,受到人们的追捧。热切需求之下,核雕工艺更加精进。

“橄榄核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于造型、线条、色泽、技法等方面有丰富的美学韵味,广受消费者欢迎。”罗镜镇核雕从业者谈起了核雕,言语间颇自豪,“这类工艺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核雕跨越千年,传奇历史蕴养出玄妙魅力,特别是如今通过网络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爱上核雕。

实践:巧藏致富乾坤

在罗定,这种艺术正转化为致富的新动能——当地人选择优质橄榄树品种嫁接后,取其橄榄核作为工艺榄雕刻,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目前,罗定全市种植黑榄面积3万亩,其中又以罗镜镇为主,种植达5000多亩6万多棵,榄核产量450多吨,从事榄核数控雕刻企业(作坊)45家,带动近3000人就近就业,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电商等全产业链条,核雕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可以说,罗镜镇已与全国的橄榄市场建立联系,成为核雕原料、产品的集散供应地。

在村一级,又以横桥村为代表。这里乌榄树种植历史悠、山多地少,当地村委依靠山地做文章,通过示范带动,积极打造核雕产业特色品牌,已形成乌榄苗培育、种植和榄核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种植面积有800亩以上,榄树有2.4万棵以上,其中五年树龄以上的有8500棵,年产值约500万元,受益村民达350户1400多人。

现阶段,当地核雕加工厂以“数控+精修”的方式进行工艺生产。由工人操作数控雕刻机,只要十多分钟,便能得到雏形,继续打磨、抛光、打孔、串珠之后,不起眼的榄核就成了成为拥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一个“小而美”的核雕产业展现出日益强盛的生机,离不开人才力量。

打造“全国优质核雕原材料供应地”的目标已经感召越来越多人投身产业。当地开办核雕技艺培训班,举行核雕精修比赛,挖掘培养出一批手工雕刻工艺新人,更成功培育出“省乡村工匠传统工艺工程师”“土专家”、种植能手等各类人才,为“核雕小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地一位种植大户算了一笔账,他目前种了一百多棵乌榄树,一年收入约六十多万元,如果遇上果实丰收,这个数字还要往上走。更有经验丰富的乌榄种植户开起了公司,向乌榄苗培育、加工、销售等环节探索,年利润超百万者不在少数,带动千名群众就近就业。

一组组数据彰显了小小核雕的带富潜力,给足了从业者信心。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呼声中,罗镜镇、连州镇等走上了橄榄种植、核雕加工和工艺品销售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愿景:刻画万千世界

每年秋季,“丰”景如画的盛会与罗定如约而至。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23年9月,在罗镜镇,罗定以“稻香”喜迎万里来客,以“核雕”刻画和美乡村,以名优农特产展和特色美食汇聚人气,全面展示罗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引导广大乡亲共庆丰收、共叙乡情。活动期间,省内外核雕专家、能工巧匠齐聚罗定,通过交流互动,探讨黑榄产业的发展,交流学习核雕雕刻工艺。

以节聚势,以农兴商。核雕庆丰收,是罗定做大做强核雕产业的一个生动印证。近年来,罗定市罗镜镇打造罗镜镇橄榄核雕产业基地,着力发展优质乌榄树种植基地、建设核雕文化展示馆、建设核雕产业园,先后开展核雕产业发展论坛,举办核雕文化节和核雕原料交易会等,深度营造手工雕刻氛围。

精彩的会节之后,一个规划远景铺展:推动核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区域性的榄雕原材料集散中心。2024年,罗定市制定了《罗定市培育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4—2028年)》,把核雕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做了中长期的规划,计划打造又一个特色农业区域品牌。

罗定的规划很明确:于延链,挖掘产业多元价值,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于合作方式,以本地有实力的企业为龙头,导入先进生产要素,通过自建基地、示范带动、为农民提供全程化服务等多种方式;于品牌,打造地标性农产品品牌,大力加速罗定橄榄核雕产业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组织相关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国际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大会,增加产品、品牌曝光率。

今年5月,文博会盛大开幕,罗定核雕《罗定文塔(三元宝塔)》《三面浮雕摆件》《橄榄核浮雕将军雕像》等元素在文博会上闪亮“出道”,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惊叹。从地方的“一基地、一馆、一园、一论坛、一文化节、一交易会”走向全国级的异彩纷呈的“文化大集”,在多形式的赋能下,罗定核雕逐步汇集了人气,形成初步的品牌效应。

在罗镜镇,“小核雕,大世界”的标语清晰可见,一枚果核,“雕刻”产业,“小而美”走向“大而兴”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个富民又兴村的特色产业动能澎湃。

【“土特产”档案】

核雕兼具技术、艺术、美学、收藏等意义

在文化市场成了“小而美”的收藏品类

罗定是中国橄榄核雕原料集散地

种植乌榄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其水土、气候、地形为乌榄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核雕于2008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起眼的榄核在核雕匠人的巧手下

成为拥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罗定市核雕产业集中在罗镜镇、连州镇

目前,罗镜镇种植乌榄5000多亩6万多棵

榄核产量450多吨

核雕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

每至深秋时节,橄榄挂满枝头

成为罗定特色一景

又为丰收盛会揭开序幕

往期推荐

千年古邑,稻米飘香 | 岭南特产看罗定稻米

https://t.nfnews.com/1TIxIE

调味“扛把子”,热卖全球 | 岭南特产看罗定豆豉

https://t.nfnews.com/9OT1h

千年香料,让人对罗定“上瘾” | 岭南特产看肉桂

https://t.nfnews.com/1hih2C

竹香四海,巧编致富 | 岭南特产看罗定竹蒸笼

https://t.nfnews.com/1Nbw8S

出品:罗定市农业农村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云浮记者站

策划:雷贤辉

文字:崔洪铭

图片: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