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伴随着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筹)(以下简称“测试区”)牌匾上的红绸徐徐揭开,深圳首个开放水域测试区也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深圳建设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拥有了海洋智能装备和仪器装备厉兵秣马的“演兵场”与突破创新的“孵化器”,有力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海洋新城效果图。图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海洋新城效果图。图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补链强链,海洋科技激活创新引擎
特区建发集团副总经理吴江致辞说,作为深圳国资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产业链分链长单位,该集团将充分发挥国企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平台作用,积极打造海洋产业发展综合平台。测试区的运行,是该集团在海洋产业领域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支持深圳建设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的重要举措。该集团将持续深耕海洋产业,深化与各方协同联动、互利共赢,运行好测试区,助力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站在海洋新城的空地远眺,河道蜿蜒如龙,内湾港池平静如镜。测试区这片0.61平方公里的海域,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海上实验场”,更是孕育科技创新的“梦工厂”,已吸引首批涉海单位签约合作。深圳市特区建发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发海洋公司”)副总经理李树辉在项目宣介时说,未来小型智能船舶、新型水上运动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等海洋智能装备,以及小型水上清洁器、水上机器人等水上设备,将在此完成技术研发、试验研究、工艺验证、检验检测等海试支撑服务,实现从科研到成果、从样品到量产的淬炼蜕变,最终走向深海远洋。
无人艇在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海试。图源:欧卡智舶
无人艇在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海试。图源:欧卡智舶
逐浪争锋,海洋试验筑牢标杆体系
万顷碧波之上,海洋科技逐浪争锋。欧卡智舶的海洋无人艇正进行避障测试,船体敏捷穿行于浮标之间,雷达与声呐系统实时传输着水域数据。技术负责人指着实时监测屏介绍,“海洋新城测试区的潮位、水深、风浪等自然条件优越,既能模拟近岸浅海环境,又可复现开阔海域工况,充分展现测试船舶在极端条件下的适应性。”
作为测试区首批合作单位,欧卡智舶是国内领先的水面智能驾驶核心系统提供商、民用无人船的领导者,依托院士团队和来自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创企业的100余名高级研发人员,开拓无人驾驶环保船、智能载人游船、智舶系统及应用三大产品线,已落地近1000艘无人船,业务覆盖全球10余个国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拥有目前行业最长水面无人驾驶里程数、全球首个水面无人驾驶样本集。
特区建发海洋公司总经理苏瞒表示,期待更多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检测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海洋新城集聚,加快促进产业资源导入;期待测试区为深圳高新科技企业孵化、海洋产业补链强链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试验环境空间的有力支撑,进一步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海洋产业发展壮大。而测试区将基于公益非营利性原则对外开放,提供基础测试、环境模拟、科研协作、评估认证等服务,并优化完善线上预约,加强安全管控,确保稳定运行。
无人艇在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海试。图源:欧卡智舶
无人艇在海洋新城开放水域测试区海试。图源:欧卡智舶
向海而兴,黄金内湾崛起蓝色硅谷
当无人船的螺旋桨搅动浪花,当水上机器人的传感信号穿透海雾,海洋新城正以科技为笔、湾区为卷,绘就一幅“向海而兴”的宏大图景。
地处广东“黄金内湾”C位的海洋新城,由特区建发集团自2016年起投资开发,2017年获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是深圳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海洋新城项目总面积7.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智能核心设备、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预计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锋范例,形成汇聚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的“蓝色硅谷”。目前,海洋新城相关规划和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
“海洋新城未来既有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灯塔,也有韧性海岸、软景河岸、红树入城、微风拂城。”特区建发集团副总经理吴江介绍说,“这里,将在推动海陆空间融合、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海洋科创能力等方面持续探索,努力建设‘海洋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成为崭新的深圳‘海洋城市客厅’。”
深圳海洋新城效果图。图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海洋新城效果图。图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