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云区委人才办聚焦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开发工作。4月29日,在白云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工匠馆开馆仪式上,白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民科园管委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及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5方代表共同签署《共建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学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白云区在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人才高地上迈出关键一步。
政校企协同发力,共筑产才融合新高地
此次签约共建的“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学院”,旨在紧扣白云区“千亿支撑、百亿引领、未来接续”的产业目标,整合政府、园区、院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资源,打造新型储能领域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根据协议内容,政校企多方将共同实现三大目标,一是高端人才引育。依托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白云电气等龙头企业,靶向引进储能材料研发、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并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人才“双聘”“共享”,着力破解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瓶颈。二是技能人才共育。围绕储能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联合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工程师班”,开发适配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羊城工匠”“南粤工匠”。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社会服务及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面向行业和社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动储能技术中试验证、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锚定聚才强链,谱写产才共生新篇章
日前,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的承载地,白云区举全区之力发展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锚定人才作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夯实产业人才队伍基础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引进体系、培养体系、服务体系为目标,建立优势人才和企业梯队,全面建成新型储能装备产业标准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将新型储能装备产业打造成为白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首位产业。
自2024年启动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开发项目以来,白云区在引育高端人才、建强科技平台、涵养良好生态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契机,累计为辖内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重点企业招引优质人才超百名;成立广州市白云区新型储能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强化新型储能装备产业职工权益保障、提升产业人才引育水平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聚焦产业技能提升,举办“储能大未来,匠人铸辉煌”创新成果竞赛,激发产业人才发明创造热情;成功推动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申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政校企协同合作方面,积极推动云韬氢能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本次共建产业学院,正是白云区携手辖内优质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政策保驾护航,构建产业人才发展全生态
深化校企协同科技攻关机制,促进高校优质成果在白云转化落地,是此次共建产业学院的核心战略方向。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吴海侠表示:“白云区展现出极大的合作诚意,不仅多次率队来校实地考察,还盛情邀请我校参与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调研。作为我校首个产业学院,希望能够在校企联合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与白云有更深入的合作,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下一步,白云区将聚焦新型储能产业优质项目引进,谋划举办新型储能创新创业大赛,广泛发动、鼓励引导国内外人才团队携项目参加,遴选优质人才创业项目落地孵化。为打造最优质双创生态,除专项资金支持外,白云区将布局一批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入驻项目团队减租甚至免租支持,依托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辖内龙头企业平台资源,给予优质创业项目首台(套)支持,优化完善人才公寓、“云聚英才”卡等服务保障措施,助力创业项目在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区将聚焦“人才所需”与“产业所急”,在今年的5月-9月谋划举办新型储能创新创业大赛,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征集一批优质项目参赛,欢迎广大人才携项目参加,白云区将通过“真金白银”投入和“真心实意”服务,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云研发,培育孵化一批优质初创型企业,推动优势企业呈梯队式发展,助力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级规模。
南方+记者 谭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