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增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印发《增城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锚定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抢抓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规划建设机遇,保持头号力度,聚焦产业发展、风貌提升、城乡融合、改革攻坚和多方参与等重点任务,聚力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动增城区“百千万工程”在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卢有光/摄
卢有光/摄
抢抓“双轮驱动”机遇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当前,省委、市委赋予增城广州东部中心开发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规划建设“双轮驱动”重大发展机遇。
郭建华/摄
郭建华/摄
推动广州东部中心提级赋能方面,《方案》提出,要持续增强战略平台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东部中心升级为省级发展平台。具体措施包括:提升综合门户枢纽能级,推动新塘站片区路网全面建成通车;推动设立东部中心发展基金,加快航天电器、智能装备等项目开工、竣工;增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引擎功能,实施产业园区建设大提速行动;抢抓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机遇,打造“枢纽+通道+网络”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推动增城西站国际班列扩量增效,力争全年开行班列达500列。
新塘东部交通路网”骨架“基本成型
新塘东部交通路网”骨架“基本成型
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规划建设方面,《方案》提出,要出台引领区(增城片区)总体规划,细化完善“1+6”规划。按照“赛事+旅途”理念规划建设“最具活力体育小镇”。加快最美旅游公路建设,完成28公里示范段建设。加快最美增江游项目建设,在一期项目开通运营基础上,打造7公里水上主题游线。加快派潭高滩片区建设,推动派潭河创建国家幸福河湖。推动正果老街提质增效,推动小楼人家片区建设,推进何仙姑粤剧创作与演出,优化提升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推进增龙公路改造、庙潭桥拆除重建等交通项目。
做实产业布局
构建具有增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方案》明确,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主动衔接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增城“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强化大项目引领,加快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项目导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50家;全力推动工业稳增长,推动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力争6%。
增城低碳园总部
增城低碳园总部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方面,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增城跑道型通用机场报批建设,推动打造电子五所低空经济核心区等6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赋能升级传统产业,加快牛仔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转型升级。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具身智能新赛道,力争引进一批未来产业项目。
推介牛仔服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推介牛仔服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重点平台,引进一批头部电商企业、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集成企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整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精心打造“文艺增城”“假日到增城”品牌,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策划和引进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户外极限等品牌赛事,办好十五运会飞碟射击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
采摘蔬菜资料图
采摘蔬菜资料图
发展岭南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方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力争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56万吨以上。以“国字号”产业发展平台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平台建设,高质量开展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创建工作。全力完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7:1。
聚焦风貌提升
优化城乡人居品质
《方案》提出,要扎实推进城乡品质大提升行动,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全面完成“六乱”整治、“三线”规范,推动乡村生活垃圾收运作业规范化。开展农房风貌提升攻坚。坚持“点”上突破,围绕派潭高滩—正果老街先行区、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旅游景区等重要区域,推动上九陂村等打造未来乡村。坚持“面”上统筹,开展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大会战,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瓜岭村
瓜岭村
同时,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优化提升森林质量,开展城乡绿美家园优化提升,开展“四旁”“五边”植绿增绿。有序实施城市更新大攻坚行动,推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推动碧潭、西洲、湖中等城中村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3个。以“工改工”方式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完善历史用地、零星地块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办理机制,推动新开工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项目13个。扩面提质打造典型镇村,深入开展“七个一”品质提升工程,推动石滩镇、派潭镇、正果镇成功创建典型镇。滚动推进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建设。推进典型村建设,持续推进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绿美建设资料图
绿美建设资料图
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比较完善,主城区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普惠均衡。
区伟贤/摄
区伟贤/摄
具体目标包括: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其中,推动新塘镇作为试点,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抓好交通、供水、通信、能源、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公办“三类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推动三级医疗机构30%的优质预约号源下沉基层,持续推动“托幼一体化”,全区15分钟生活圈婴幼儿照护服务网络覆盖率达40%。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推广增城智慧政务“微服务站”,深化镇街全域服务治理,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创新“码上通行”机制,打通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有效途径。
深化改革攻坚
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方案》提出,要在激发活力动力价值上出实招见实效,持续深化土地、资金、人才要素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切实抓好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资料图
资料图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迭代升级筹建机制3.0,推动实现“水电气”等要素联合办,推广“五证联发”,优化“关键项验收”,实现全流程跟踪服务。优化提升“企呼我应、增心服务”企业服务平台效能,推动“一件事”到“一类事”解决。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优化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模式,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
区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化扩权强区和强区扩权改革,履行好市政府赋予12项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积极争取上级赋予更大管理权限。深化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零基预算改革,建立镇街履行职责事项清单。
凝聚社会力量
发动各方资源广泛参与
《方案》提出,要在发动各方力量参与上出实招见实效,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形成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到2025年底,工青妇、港澳同胞、侨胞侨商等团体积极参与,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投建营”市场化机制初步建立。
侨梦苑
侨梦苑
具体措施包括统筹帮扶协作工作,协助清远英德市、阳山县、肇庆四会市共建产业园引进项目不少于3个,协助英德市培育不少于5个典型村。用好用活市域内帮扶政策,积极对接结对互促区、组团帮扶市属单位,打造3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帮扶案例。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
此外,统筹专家智库和高校力量,深入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有序推进合作共建项目。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统筹群团组织、“三胞”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