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龙岗坪地街道教育北路冠旭电子总部,初到这里,很多人会被其公园一样的绿植覆盖所惊讶。
绿美、舒适,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Cleer品牌创始人吴海全希望带给消费者的第一个印象,而智能,则是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的又一个跃迁。——近日,两款开放式AI耳机新品在这里对外发布亮相。
“真正的本质创新,不是参数的跃升,而是体验的重构。未来耳机不是在‘听’这个层面卷来卷去,而是在‘理解你’这个维度全面进化。”近日,在对外发布最新颠覆创新科技之际,吴海全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
专注开放式耳机赛道
“我们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做开放式耳机的。”吴海全告诉记者,“我们认为耳机佩戴要减重,要方便,要舒服,要音质好,但同时又要能听到一些外部的环境声,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如果听不到环境声,就会有危险,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同时满足这几个方面,所以我们选择聚焦开放式耳机。”
相比入耳式,开放式耳机的研发创新道路要难走很多。“因为不是塞进耳朵的,所以在声学传输、减重等方案,都会面临更多挑战。”吴海全坦言。
仅以减重为例,此次发布的颠覆性革新产品——Cleer Clip星弧开放式头戴AI耳机,仅重40g,比一颗鸡蛋还轻。
据悉,头戴式耳机作为音频设备中的重要品类,诞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尽管音质上表现出色,却常常因太重和压头不适而饱受诟病。多年来,众多耳机厂商尝试通过材质优化、结构调整等手段进行改进,也只能勉强将头戴式耳机从400g减至240g,即使其中的超轻量级产品也极少能够突破200g的重量门槛,创新似乎陷入了停滞。
为了实现这一轻量化过程,吴海全团队从2013年立项研发,到如今正式发布,用了十年,走完了一条“不计代价”的创新之路——上千次方案迭代、材料测试、结构重构,哪怕只为精简一克重量,也从未轻言放弃。通过采用航空级超弹钛材料 + 不锈钢机身,将耳机重量巧妙分散到头部的各个受力点,该款耳机实现了头戴式耳机行业关键变革。
未来耳机是人机共生入口
“相比‘拿来主义’的集成方案,我们坚持核心能力自研,此次发布的Cleer ARC 5音弧开放式AI耳机搭载的‘听道’AI智能体,便是由我们团队独立研发,支持多模型协同运行。这让我们在功能整合、语义调教和产品迭代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差异化空间。”吴海全表示。
据悉,Cleer ARC 5 音弧搭载Cleer AI智能体“听道”及全新一代旗舰骁龙S7 +音频平台,在开放式耳机中首次采用6纳米6核带AI引擎的神经网络处理器,为“听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运算能力,与此同时,该款耳机是首款同时获得THX认证与DTS加持的开放式耳机,融合THX、DTS Headphone:X与杜比头部跟踪三大全球顶尖音频技术,以保证音质。
“从形态上看,耳机一定会越来越轻巧、越来越贴合人体工学,甚至成为‘可穿戴的无感设备’,耳机和人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从性能维度来说,AI将成为未来耳机不可或缺的‘第二大脑’。它不再只是被动播放音乐的工具,从‘听得见’走向‘懂你在听什么’。”吴海全预判。
“AI耳机的终极形态,不是‘听’,而是‘懂’。”吴海全坚信,“AI耳机的尽头,是人机共生的入口。”
希望品牌能表达三种特质
1997年创业至今,吴海全感慨,“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在危机与挑战中,冠旭电子不断成长壮大,Cleer品牌不断成长壮大。
“Cleer从创立之初就不是一味追求‘堆料’的硬件厂商,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感’的科技品牌,一个真正用技术赋能生活方式的智慧音频创新者。我们的品牌定位非常清晰:以智能声学科技为核心,打造‘可听、可戴、可感知’的智能穿戴设备。”吴海全解析。
他坦言,耳机是一个门槛不低、但又容易被忽视“专业价值”的领域。这个市场里不仅有专注音频的老品牌,还有生态链巨头在做多端整合,Cleer要突围,靠的从来不是拼资本、拼渠道,而是在差异化和技术纵深上拉开距离。“我们的优势赛道非常明确:以开放式穿戴为切口,构建AI音频生态。我们在音频信号处理、自研喇叭模组、AI语音指令交互等方向都有自己的专利与研发体系。”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以声音为核心、连接人和场景的智慧终端入口,希望让Cleer这个品牌呈现出三种特质:科技感、前瞻性、亲和力。既有足够的技术底蕴,又有独特的审美表达,更重要的是能真正在用户生活中留下‘可感知’的价值——不止听得好,更是‘戴上去有生活感、有情绪感’的产品。”吴海全展望。
南方+记者 姚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