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上,江门市委宣传部发布《宣传思想文化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四大计划”(“理响百千万·千村共学”计划、“乡风润心·千村同美”计划、“百千万象·全域传播”计划、“‘百千万工程’·文产融合”计划)为牵引,通过思想引领、文明浸润、传播赋能、文产融合四大维度,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领人、鼓舞人、塑造人、服务人的作用。
这一方案不仅是江门落实省委部署的创新实践,更是以文化之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性探索。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通过精神动力激活发展动能,以文化“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职责使命,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之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全力以赴以宣传文化之力助力‘百千万工程’,宣传工作成果,凝聚奋进力量。”江门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实施“四大计划”,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以“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鼓舞人心、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善治,以文惠民润心化人,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内涵,深层次焕发人民群众奋进“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理响百千万·千村共学”计划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扎根
近日,新会区双水镇农户通过“田间理论微课堂”直播,边看专家示范柑桔病虫害防治,边在弹幕提问。这种“理论+实践”的双向互动模式,提升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乡村振兴,思想先行。《方案》将“理响百千万·千村共学”计划置于首位,直指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
该计划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主抓、镇村落实”三级责任链条,通过“一村一理论辅导员”“一月一主题学习日”“一年一批示范案例库”等制度,将理论学习在基层扎根。同时,以“1+N”宣讲体系激活传播效能:即“1”个文明实践慕课平台,整合直播、点播、互动功能“N”支特色宣讲队,组建“银发讲师团”“新农人宣讲队”“侨乡文化传播使者”等,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音乐党课”让党的声音深入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新活力。
“音乐党课”让党的声音深入乡村,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新活力。
目前,江门正广泛开展“艺术党课”(“音乐党课”)“碉楼下的党课”“榕树下的讲堂”等基层宣讲,推动各县(市、区)打造“一地一特色”基层宣讲品牌,依托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群入圈”、进入千家万户,力争打造100名优秀艺术党课讲师、开展1000场讲课、覆盖100万人群目标。
科技赋能破解学习壁垒。未来,江门还将每月组织“政策赶集日”,现场解答涉农政策,并在全市铺开的DeepSeek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让农技学习实现“指尖化”。
“乡风润心·千村同美”计划
以文明乡风重塑治理生态
华灯初上,鹤山渔文木舍,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Yeah(夜)集”之“快乐Yeah(夜)分享”火热上演,水上飞人、水上火壶、水上风火轮表演轮番登场,传统与现代、速度与激情碰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这正是“乡风润心·千村同美”计划中“夏耘展演”行动的创新实践。
鹤山市“粤韵悠扬·经典永续”粤剧表演。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鹤山市“粤韵悠扬·经典永续”粤剧表演。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该计划以“四季风华”行动为抓手,将文明创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形成春润乡村、夏耘展演、秋收品评、冬薪传续的系统格局。
“四季风华·春润乡村”行动着眼常态长效,春风化雨,成风化俗,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江门将贯彻落实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岭南十大文明风尚行动,通过打造示范,带动全市深化文明乡风建设。
在“四季风华·夏耘展演”行动中,江门充分挖掘侨乡特色文化资源,以文明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夏季为重点,全年不断开展各类适合乡村人群需求的赛事和展演活动,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火热开展的文明Yeah(夜)集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围绕“文明新Yeah(夜)校”“惠民Yeah(夜)演出”“义务Yeah(夜)帮忙”“快乐Yeah(夜)分享”四大主题,该活动开展系列惠民服务项目。
橘子乐队在江门健威广场举办“惠民Yeah(夜)演出后·春风吹主题音乐会”。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橘子乐队在江门健威广场举办“惠民Yeah(夜)演出后·春风吹主题音乐会”。江门市文明办供图
“四季风华·秋收品评”行动则围绕“百千万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开发各类研学、文旅融合线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推荐遴选一批优秀实践案例和先进典型人物,示范引领“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
乡风文明建设贵在传承。
江门将开展“四季风华·冬薪传续”行动,实施乡风文明典型培育工程,挖掘提炼开平塘口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经验,通过文化、数字、宣传赋能,把塘口镇打造成为全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样板。同时,通过“传承好家风”“村规民约”等形式,以及“江门读书日”等活动,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
“百千万象·全域传播”计划
构建城乡形象的立体叙事
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江门创新推出“百千万象·全域传播”计划,通过“强音、全民、深扎、出海”四大传播战略,构建起全媒体、全民化、国际化的城乡形象传播体系,将“百千万工程”实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时代叙事。
实施“强音计划”,让乡土故事登上大舞台。江门将创新“立体发布”模式,既有常规新闻发布会聚焦政策解读,更通过“‘我与百千万’的故事”遴选活动、“华侨眼中的乡村美”现场发布会等特色活动,让建设者、侨胞成为叙事主角,实现政策成效从“文件表述”向“情感共鸣”的转化。
激活“全民传播”,释放全民创作能量。当前,江门春日“全民拍”分享活动正火热开展,千万乡亲和侨胞记录江门春日美景,诞生了一批“小而美”的传播案例,印证了“群众视角最具感染力”的传播规律。接下来,江门将持续办好“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网络直播活动,打造“百千万工程”慢直播,使城乡蝶变故事在社交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
深耕“深扎行动”,淬炼精品内容IP。江门将组建尖兵团队,深入典型镇村开展沉浸式创作,并联动央媒、外媒、网络大V等,深入有代表性的县镇村进行采访采风,推出一批形式新颖、生动鲜活的融媒报道和产品。
实施“出海计划”,持续深化国际传播。江门将依托“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搭建江门“百千万工程”海外传播矩阵。持续办好“侨见”等外宣品牌栏目,创新推出“外国人看江门‘百千万’”等系列短视频,以外国友人视角沉浸式体验、解读江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百千万工程’·文产融合”计划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
在江门,曾出现在《狂飙》等影视剧中的“天然摄影棚”,化身沉浸式版权文化“体验场”——目前,江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在启明里广场举行,参展企业涵盖影视衍生品、农产品文创、数字文创等多个领域,满足市民游客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不能停留在精神层面,更要转化为发展动能。江门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文产融合”计划,以数字赋能、遗产活化、惠民提质为三大支点,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
如今,影视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创意产业的重要引擎。江门将开展文化创新赋能行动,用好《江门市影视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争取每年引进50个以上影视剧组到江门取景拍摄。打造塘口“数字文化小镇”,建设“塘口文墟—广东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塘口有戏——网络短剧创作生产服务中心”。
广东首家先锋书店落户江门开平塘口天下粮仓,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周华东 摄
广东首家先锋书店落户江门开平塘口天下粮仓,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周华东 摄
在文化传承活化方面,江门将开展文化基因保护计划,建立覆盖市、县、镇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同时,用好武术、侨批、粤剧、龙舟等侨乡文化标识,策划举办乡村音乐季、开平碉楼国际文化周、新会陈皮文化节、龙舟争霸赛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
塘口空间不定期会举行活动。
塘口空间不定期会举行活动。
在文化惠民提质方面,江门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三个一百”惠民工程,市县两级每年组织100场“侨乡大舞台”下乡巡演,通过新建和活化农家书屋,打造100个村级新型阅读空间,培养100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培育公益电影放映新市场,精选一批优质影片,在乡村旅游示范点、热门民宿、网红打卡点等放映,带动城乡文旅市场,助力夜经济发展。
当沉浸式体验场与数字文创新业态共振,当非遗活化与文旅消费共融,文化流量将转化为经济增量,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势能。
撰文:张婧媛 黎禹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