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随着番禺区大石街大山村变压器成功送电,南方电网广东广州番禺供电局顺利完成2025年度夏第一阶段的配电网项目投产攻坚任务。这一成果不仅进一步优化了番禺配电网结构,更为应对今年夏季居民用电负荷大幅增长带来的供电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力满足广大居民的用电需求。
超前谋划布局 精准建设度夏项目
为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稳定,番禺供电局未雨绸缪,借助电量监测、负荷预测等专业技术手段,提前锁定高温天气下可能出现重过载或低电压问题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规划并实施了总计108项“4·30”配电网度夏项目,全面提升供电服务能力。
“今年度夏项目从去年10月就启动了组织策划工作,这批配电网度夏项目的按时投产,将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的稳定供应筑牢根基。”番禺供电局工程部经理刘志新介绍道。
强化政企联动 护航项目顺利推进
在度夏项目建设过程中,番禺供电局积极发挥政企联动的协同效应,依托番禺区电力指挥办公室、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等平台,与各镇街、村委会保持紧密沟通。通过及时分析电力负荷增长形势,成功争取到电力设施建设所需的用地支持,以及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保障。
供电工作人员检查配电房
同时,番禺供电局组建党员服务队深入属地居民中间,详细介绍配电房建设用地规划和施工方案,耐心解答村民疑问,消除他们对电力设施建设的顾虑,让村民深刻认识到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截至2024年底,番禺供电局已提前落实55处电力设施用地,为项目如期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部分施工难度大、协调任务重的新建项目,番禺供电局精心制定策略,联合镇街推出新建电房“三步走”实施路径。以大山村25号电房为例,作为4·30节点最后一个投产项目,大石供电所在建设过程中遭遇封路和夜间施工等难题。大石供电所副所长王鑫告诉记者,为推动项目进程,他们按照“三步走”策略,先搭建临时过渡供电方案保障居民基本用电,再拆除旧设备为新建电房腾出空间,最后投产新建电房,将变压器数量从1台增加至4台,容量提升至3200千伏安,有效满足了大山村新光快线东片区域的用电需求。
大山村新增的配电房
大山村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村地处地铁3号线大石站东西片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用电需求增长迅速。以往夏季用电高峰期,部分人口密集区域常因负荷过重而跳闸停电。2025年,通过村自筹资金与供电局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预计新增变压器及扩容21个,将极大缓解该村用电紧张局面,保障群众平安度夏。
创新设备应用 化解用地紧缺矛盾
党员服务队在现场勘察中发现,化龙镇部分区域用地紧张,难以找到满足常规尺寸配电设施建设的地块。为破解这一难题,番禺供电局积极推广应用模块化双层双公变箱式配电站,实现了“用地小面积,供电大容量”。
双层预制式配电站
该配电站上层为变压器室,配备敞开式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具备防火防爆等高安全性能;下层配置独立紧凑式低压成套柜体,后期维护便捷。相较于普通同容量单层箱式配电站,其占地面积减少约45%,以更小的占地面积集成供电设施,有效解决了群众用电需求与用地紧缺之间的矛盾。
机械化施工 促进电网建设提速增效
为提高度夏项目建设效率,番禺供电局大力推行“机器代人”模式,结合蔡二村6号配电站建设实际情况,对配电站、电缆线路、低压配电工程涉及的17个施工场景,全面实施机械化施工。除常规施工机械外,还引入履带式蜘蛛吊车、激光平整机器人等新型施工机械,这些设备体型小巧、布置灵活、可远程遥控,大幅拓展了机械化施工的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施工机械在狭窄空间使用受限、只能依靠人力作业等问题,实现了以机械化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的目标。
“通过使用履带式蜘蛛吊车,我们在狭窄村道成功实施预制管廊及工井吊装,3天就完成了130米电缆管廊及9座工井的施工,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二,同时降低了电网建设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番禺供电局市桥供电所所长闫大伟介绍道。
下一步,番禺供电局将按照“6·30”时间节点,继续推进2025年度夏第二阶段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期投产,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麦裕玲 张成琨 通讯员李华 李舜豪 陈渐颜 温子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