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品种增产超300%!全国荔枝生产形势一览

农财网荔枝龙眼通 2025-04-24 13:17

近日,《2025年全国荔枝生产形势分析与管理建议》正式发布。3月中旬,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试验站通过覆盖的示范县对区域内荔枝种植品种、面积、成花率、物候期进行调查。

根据体系各综合试验站调研数据,1-2月全国荔枝龙眼主产区天气以低温干旱为主,光照充足,全国主产区各品种成花良好。主栽早熟品种“妃子笑”“白糖罂”等平均成花率90.00%,主栽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鸡嘴荔” “黑叶”“怀枝”等平均成花率88.50%,新品种“仙进奉”“岭丰糯”“无核荔”“越州红”“冰荔”“井岗红糯”“观音绿”“仙桃荔”等平均成花率87.40%,奠定丰产基础。

根据体系各综合试验站调研数据,2025年全国荔枝面积751.72万亩,预测总产量365.04万吨,比2024年增产111.26%,比2023年增产11.07%,广东、广西主产区增产幅度较大。预计2025年广东荔枝产量206.26万吨,比上年增加135.34%;广西产量114.51万吨,比上年增加175.20%;海南18.40万吨,比上年增加5.14%;福建13.26万吨,比上年增加12.56%;云南7.73万吨,与上年减少1.26%;四川4.88万吨,比上年减少24.13%。

专家提示,去冬全国荔枝末次秋梢老熟期适当,成花诱导性低温来的早、延续时间长,天气较干旱,果农管理积极性较高,技术管理到位,全国主产区荔枝各品种成花良好。2025年荔枝保花保果需围绕“精准管理、绿色防控、气候应对”展开,销售端则需通过“分级销售、品牌溢价、供应链升级”化解增产压力。主产区(广东、广西)重点防范6月滞销风险,晚熟产区(四川)挖掘错峰红利,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丰产又丰收”。

成熟上市期

试验站覆盖区域2025年荔枝上市期为3—8月,预计各月产量为:3月0.16万吨,4月5.71万吨,5月74.78万吨,6月167.52万吨,7月30.77万吨,8月0.49万吨,9月0.015万吨。

而2024年产量分别为:3月0.70万吨,4月1.60万吨,5月61.33万吨,6月56.71万吨,7月14.29万吨,8月0.61万吨。2025年预计3月和8月产量分别减少77.14%、19.34%,4—7月产量分别增加256.88%、21.93%、195.40%、114.62%。

分品种产量

预计2025年全国体系试验站覆盖区域产量超过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21个,超过10万吨的品种6个(“妃子笑”“黑叶”“桂味”“怀枝”“糯米糍”及“白糖罂”),各主栽品种同比有不同程度增产,部分品种增幅超300%。

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仍为绝对主力,预计产量91.89万吨,同比增产46.34%;“白糖罂”10.17万吨,同比增产27.95%;主栽中晚熟品种“黑叶”40.42万吨,同比增产124.56%;“桂味”33.29万吨,同比增产559.55%;“怀枝”33.23万吨,同比增产255.45%;“糯米糍”10.17万吨,同比增产549.21%;“双肩玉荷包”8.88万吨,同比增产268.38%;“鸡嘴荔”8.78万吨,同比增产795.92%;新品种“仙进奉”7.89万吨,同比增产373.57%;“岭丰糯”1.88万吨,同比增产392.15%;“无核荔”1.66万吨,同比增产57.62%;而四川产区“大红袍”“带绿”略有减产。

各主产省(自治区)荔枝生产情况

(一)广东

2025年广东荔枝面积419.89万亩,预计产量206.26万吨,比2024年增产135.34%,比2023年增产15.00%。全省荔枝12月下旬开始现“白点”,3月中旬开始进入盛花期,平均成花率超过90%,5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预计试验站覆盖区域2025年5、6、7月荔枝产量分别为56.89万吨、86.98万吨和15.20万吨,同比分别增产63.35%、198.09%、395.11%,各月占比分别为35.77∶54.68∶9.56。

广东省各区域试验站覆盖区域预计主栽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产。与上年产量相比,预计“妃子笑”(54.10万吨,同比增长71.59%)、“桂味”(21.02万吨,同比增长416.90%)、“黑叶”(19.10万吨,同比增长137.94%)、“怀枝”(15.53万吨,同比增长126.18%)、“糯米糍”(10.08万吨,同比增长578.09%)、“白糖罂”(8.65万吨,同比增长19.66%)、“双肩玉荷包”(7.82万吨,同比增长414.47%)、“白蜡”(7.53万吨,同比增长395.42%),新品种“仙进奉”“岭丰糯”“冰荔”等增产幅度也较大。

(二)广西

2025年广西荔枝面积237.68万亩,预计产量114.51万吨,比2024年增产175.20%,比2023年增产12.00%。广西荔枝产期与广东相近,集中于5月上旬至7月中旬。全省荔枝平均成花率超过90%,预计试验站覆盖区域2025年5、6、7月主要荔枝品种上市量分别为2.32万吨、81.70万吨、5.88万吨。

(三)海南

2025年海南荔枝面积35.20万亩,预计产量18.40万吨,比2024年增产5.14%。海南属早熟荔枝产区,2025年产期自3月下旬至6月初。预计试验站覆盖区域3—6月产量分别为0.16万吨、3.91万吨、12.54万吨和1.81万吨。2025年体系试验站在海南产区覆盖区域各品种产量依次是“妃子笑”14.79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紫娘喜”1.50万吨(同比增长25.00%)、“白糖罂”1.25万吨(同比增长155.10%)、“桂早荔”0.46万吨(同比减少34.29%)、“无核荔”0.31万吨(同比增长281.25%),新品种“仙桃荔”0.11万吨。“妃子笑”占比80.31%,占据主要地位。

(四)福建

(五)四川

2025年四川荔枝投产面积25.05万亩,预计产量为4.88万吨,比2024年减产24.13%。四川属特晚熟荔枝产区,产期自7月中旬至8月上旬。预计2025年试验站覆盖区域7、8月产量分别为4.41万吨和0.28万吨。各品种产量依次是“大红袍”1.19万吨(同比减少27.44%)、“带绿”1.04万吨(同比减少27.20%)、“妃子笑”0.98万吨(同比减少24.62%)、“绛纱兰”0.55万吨(同比减少13.49%)、“红绣球”0.18万吨(同比减少16.00%);新品种“仙进奉”0.42万吨、“观音绿”0.12万吨、“井岗红糯”0.04万吨,均减产20%左右。“泸州桂味”“马贵荔”“楠木叶”等合计0.04万吨。

(六)云南

生产管理建议

气候应对方面,与气象部门联动,针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提前制定果园管理方案。完善果园灌溉系统,防范“倒春寒”、连续阴雨天气、异常高温对成花和坐果的影响。

授粉保障方面,在盛花期放养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授粉效率,尤其对‘桂味’‘糯米糍’等中晚熟品种需重点关注授粉情况。避免花期喷药,选择清晨或傍晚施药,减少对传粉昆虫的伤害。

疏花保果方面,及时疏剪过密过长花穗,减少营养消耗,提高坐果率。做好保果工作,适时喷施保果剂、环割、灌溉、排水及精准施肥等。

病虫害防控方面,丰产年易发生蒂蛀虫、炭疽病等,推广生物防治与绿色农药,同时通过病虫害监测和预测预报,在适宜施药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推荐农药进行精准防控,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次数限制。

销售策略建议

1. 建立分级销售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强化供应链与加工能力

3. 错峰销售与市场拓展

4. 全渠道市场拓展

5. 多元化与广范围精准营销

6. 数据驱动与政策协同

注:体系10个综合试验站覆盖全国54个荔枝生产县(市、区),其中广东17个、广西10个、海南10个、云南7个、福建5个、四川5个,试验站覆盖区域荔枝面积约569.84万亩(1亩≈666.7m²,下同),占各省区荔枝面积比例见表1(由于四舍五入和小数点保留精度问题,各分项与总和可能存在0.01的差异,下同)。据此推算全国荔枝面积和产量,结合各地近期天气和荔枝表现,分析2025年全国荔枝总产量及各区域、各品种产量和上市期情况。

致谢: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海口、儋州、湛江、茂名、深圳、钦州、玉林、漳州、保山、泸州、增城综合试验站(工作站)提供截至2025年3月中旬的成花和产量估测数据。特此致谢。

作者:胡桂兵 杨胜男  齐文娥

编辑:陈迎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25年第2期,有删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