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广州南沙龙穴岛南部海域现场作业如火如荼,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核心项目,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水工主体结构正式动工,标志着这项总投资约75亿元的“超级工程”迈入重要施工阶段。
这座承载着国家战略的现代化码头,规划建设2个15万吨级和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配套14个3000吨级驳船泊位。自2023年12月28日启动以来,已完成陆域形成吹填施工,此前正在进行港池疏浚及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处理。此次动工的水工主体结构涵盖码头桩基、承台、梁板等核心工程。项目整体预计于2027年年中满足投产运营条件。作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将新增1550万吨年货物通过能力和50万标箱集装箱处理能力,与现有20个深水泊位形成超16公里的连绵岸线,构筑起华南地区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码头集群。
这里不仅是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更是联通世界的战略支点。建成后依托南沙港铁路、高快速路网及珠江水系航道,进一步升级完善南沙港区的“海、水、铁、公”立体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有效降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物流成本。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建设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港口,积极引进船舶岸电系统、自动化设备、电动集卡、智慧闸口等一系列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和技术,建成一个高效、环保、智能的现代化港口,向国际一流绿色港口目标迈进。
2004年,南沙一期从龙穴岛拔地而起。从一期工程的快速建设投产,到二期、三期、四期工程的相继开工并建成投用,始于一片滩涂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已从单一港区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综合枢纽港区,吞吐量稳居全球港口前十。随着国际通用码头的建设,未来南沙港区枢纽能级将持续稳步提升,为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物流枢纽打下硬核基础。
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在与潮汐赛跑。为确保项目在2027年如期投产,广州港建设团队以“湾区先锋”的姿态蹄疾步稳推进建设,高质量完成施工图设计和方案优化;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有效保障地基处理质量;严格按照规定处理污水、尘土等潜在污染源,确保海域水质、空气质量双达标。“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信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必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为广州港和大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磅礴力量。”项目团队表示。
采写:南方+记者 柳时强
摄影:谭振鹏
通讯员 甘永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