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视评|清明时节忆鹏城:拼搏之城自古不缺英雄

作者 陈欣妤;文海燕;朱洪波 2025-04-04 06:32
01:57

很多人认为,深圳是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事实上,深圳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源远流长。

大鹏是深圳的“文化之根”。位于深圳大鹏的咸头岭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证明,深圳的人类居住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距今近7000年。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着:沿海所城,大鹏为最,足以说明大鹏的地位,这也是大家为什么称深圳为鹏城的原因之一。

深圳南山区寸土寸金却极力保护的南头古城范围,距今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集散地,以前叫新安县。清代《新安县志》中收录了多首描写深圳地域的诗,如咏南头城的“城依山势固,潮接海门回”,展现了古代深圳依山傍海的地理特征。

拼搏之城,从古至今都不缺英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途经珠江口伶仃洋,也就是如今的深圳、珠海一带时写下的千古名句。伶仃洋海域紧邻深圳,诗中表达的忠贞气节与深圳的海洋文化形成历史呼应。刚已经提到的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也是明清两代抗击倭寇、海盗的军事要塞,所城至今还保留城墙、衙门等遗迹。

深圳并非没有文化沉淀,拼搏、进取、效率、敢为人先一直是深圳的文化底色。从1521年屯门海战中,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军民利用火攻战术大败葡军,到清代名将赖恩爵驻守大鹏所城,在鸦片战争期间参与九龙海战。无数英雄用生命守护了曾经的深圳,千秋作卷,山河为答,如今的深圳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有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清明节即将到来,让我们感念、缅怀先烈付出,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设交出更有人文魅力的时代答卷。

策划:曲广宁

文案/出镜/脚本/剪辑:陈欣妤

拍摄:朱洪波

海报:文海燕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