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才:广东温泉产业再升级要消除“三个孤岛”

作者 叶绮涵;吴伟洪;蔡华锋 2024-04-24 19:18
00:28

南方智享会吴志才主旨演讲

近日,“泉力赋能‘百千万工程’”2024年广东省温泉行业协会第一次理事会暨南方智享会在广东惠州召开。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发表主旨演讲,为温泉行业如何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出谋献策。

吴志才

吴志才

以下为演讲整理内容:

从今天我们所在的惠州龙门来看,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县域单位,这里30%的人口在吃“旅游饭”,“温泉+”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而龙门温泉旅游的发展,也是整个广东温泉旅游发展的重要缩影。

但带动就业之外,温泉业态要如何与整个社会经济,尤其是与当下“百千万工程”产生关联、融合?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广东坐标:

温泉产业的优势

从世界格局看,全球共有五大温泉聚集地。第一个是法国,主要是“温泉+药妆”,代表是薇姿小镇,这个板块也已形成了很多典型小镇。第二个是德国,是“温泉+制造业”的优秀范例,最著名的是矿泉医疗、医疗设备。此外还有瑞士的“温泉+会展业”、以及日本的温泉文化。

第五个则是中国,中国不仅温泉数量多,还有着两千多年的温泉开发历史,产业发展也居世界前列。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四个温泉阶段:从室内到露天,再到主题、综合体。如果从全国温泉空间分布看,目前呈现出的是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

再聚焦广东。在总数上,广东温泉资源全国第三,仅次于云南、西藏,全省温泉旅游度假区约80个,其中4A级温泉旅游度假区有34个。可以把全省温泉分布看作“一带三区“,”一带“为环珠三角温泉分布带,”三区“包括粤北的韶关集聚区、粤东的河源-梅州集聚区以及粤西的阳江-茂名集聚区。

目前,广东温泉整体呈现“珠三角发展质量高,粤东西北发展缓慢”的态势,“龙门-从化-佛冈”温泉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集聚化、产业化、品质化的特征初现。

发展之困:

“三个孤岛”与“四大问题”

温泉发展的困局在哪里?要进一步发展,我们要看到在当下发展环境中、温泉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认为,目前行业主要面临“三个孤岛”和“四大问题”。

“三个孤岛”,第一个是“景区孤岛”,即景区、度假村和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协调不足。

其次是“产业孤岛”,目前大部分度假区仍处于1.0的阶段,以温泉为主体、还未实现文化、创意、康养的延伸,融合不足。

第三是“区域孤岛”。温泉要助力“百千万工程”,就需要从点到面、实现区域带动,但目前来看各地几乎还是点上发力、联动不足。

再谈谈“四大问题”。第一个是资源利用粗放,具体表现为温泉开发无序、资源利用单一。

其次是温泉文化缺失,文化滞后产业、地产超前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产业、文化和地产的关系仍存在不协调。

第三是政府管理滞后。近几年,龙门、从化等地开始在资源的统筹、管理、保护发力,但许多欠开发地区仍存在管理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问题。

最后,是百姓共享不足,在老百姓分享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还汤于民,为当地人带来温泉福利,让他们感受到温泉的重要价值。

路径探索:

产业如何再升级?

温泉产业既是民生、又是实力。温泉跟老百姓的健康有关系,也是环境、经济的主要战场。以“小温泉”为抓手,还能够促进“百千万工程”这一大战略的目标实现。

如何做?在我看来,广东温泉产业现在正处于“2.5”阶段,也就是从“温泉旅游产业化”向“温泉产业共兴化”转变的中间阶段。温泉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要让产业对周边乡村、乃至整个区域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还需要“温泉+”全产业融合发展。

今天我讲“四个+”:

第一是“温泉+生态”。

广东整个旅游格局就是“城—海—山—泉”,即城市旅游、滨海旅游、山地旅游和温泉旅游,资源上几乎是全覆盖的,也导向了巨大的融合机遇。

比如南昆山、罗浮山,近年就迎来了“环两山“的战略机遇,通过结合一流的温泉、森林资源,和优良的区位市场,发展成森林温泉康养产业带,有望成为代表广东的展示窗口。

“温泉+文旅”,则主要从产业链的方向来构建。

我认为未来的大温泉行业,有两个主要效能:一是为全生命周期服务。未来康养将会是全生命周期的,包含长度、丰度和生命自由度三个方面。其次,也是为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全产业做支撑。

为什么现在的产业链比较短?因为没有把后端的温泉、文化,与前端的科技化及加工制造连接起来。要实现产业链的衍生,意味着跳出温泉做产业,从“温泉景区”朝“生命健康”产业转型。这样形成的大温泉康养产业体系能“旅、文、医、养”四位一体,旅游是平台,文化是核心,医才是价值,养才是目的。

再看“温泉+乡村”的结合,要对广东“百千万工程”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关键在于“点、线、面”。点就是温泉带村,线就是示范带融合,面就是广大的农村消费。打造一流的健康农业,互相配套、联动发展,可以从点、线、面任一角度创新发力——比如聚焦“点”、打造景村联动结对新模式,聚焦“面”,可用温泉结合农事节庆等。以巧妙的结合方式,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

最后,“温泉+品牌”的融合,也就是温泉IP打造的问题。目前,温泉基本停留在资源驱动的阶段、有更多的创意转化。要构建温泉文化IP,可从形象塑造、内容创作、文创开发等多方面发力。以龙门为例,他们就打造出了“龙门十三汤“的经典IP,并且将温泉与当地民宿、庄园、民俗等结合,形成整体的品牌形象,坚持推广后影响力逐步扩大。

此外,温泉景区争选国家重大旅游品牌,或与数字化结合、构建数字温泉景区,也是未来潜力很大的发展方向。

【采写】南方+记者 叶绮涵 蔡华锋

【摄影】南方+记者 吴伟洪

【视频摄制】孔剑锋 黄彩燕 霍小聪

编辑 欧旭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