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深读|“产城人”融合打造省试点,阳西如何作为?

作者 赫鹏翀 2025-03-04 07:30

2024年5月,阳西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一年来,阳西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和以产业为基本保障相结合,大力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推动以调味品为主导的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使山海阳西成为宜居宜业的发展沃土。

以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阳西高质量完成试点行动方案和建设规划,推进丹江“一河两岸”整治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动建设西湖未来社区、山水华庭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丹江“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和丹江旧圩街品质提升规划入选粤美县城设计作品。

过去一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78亿元,增长3.6%,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年度“答卷”。今年阳西锚定争当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擘画出美好蓝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5%。

阳西将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通过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提效、规划建设提升、特色产业提质、公共服务提标、市政设施提档、绿美生态提升、数字转型提速、城乡融合提级”八大行动,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以产兴城

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动能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优质的水源、充足的日照、优越的生态环境,都非常适合以调味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发展。

驱车从阳茂高速阳西出口驶下高速,“中国调味品之都”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高速公路沿线,一排排浅绿色的酱油罐高高矗立着,晒出了健康美味的“阳西味道”。

作为“中国调味品之都”的腹地,阳江阳西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阳西园区”)是2005年广东省认定的首批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之一,连续六年获评全省优秀园区。过去一年,园区共有8个项目竣工投产,13个项目加快推进,健康食品产业年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产业聚集度最高的调味品产业基地,荣获广东省特色产业园(调味品)等称号,助力阳西县入选全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以全产业链理念发展壮大食品产业”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目前,阳西园区集聚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卡夫亨氏,以及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中的厨邦、美味鲜、味事达、致美斋等知名龙头企业。预计2028年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阳西园区的产能可达40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六分之一、全国产能的五分之一。

创建20年来,阳西园区坚持“政府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共赢发展”的原则,探索形成“打牌子、派班子、出票子、分果子、闯路子”的“五子登科”建园模式,推动产业快速向园区集聚发展。

“打牌子”是充分发挥“中国调味品之都”和“中国香谷”的品牌效应,大力招引食品行业龙头项目;“派班子”是中山火炬开发区派出精干运营团队,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出票子”是中山火炬开发区投入启动资金,将园区开发获得的收益持续投入、滚动开发、循环做大;“分果子”是园区开发的效益由中山火炬高新区与阳西县共享;“闯路子”是通过创新“市场运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快速发展的道路。

阳西园区由“财政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实现了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深化,真正实现了“服务出效益、服务出效率、服务出项目”的发展理念;由“粗放统管”向“精细专攻”变化,责任更清晰、任务更明确、思路更精准。

根据《阳西县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建设方案》,阳西充分发挥园区品牌效应,推进园区四、五、六期开发建设,拓宽发展新空间。预计到2025年底,阳西食品工业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8个,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以城助产

营商环境对标大湾区

阳西园区着力打造调味品、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包装配套四大产业集群,坚持市场运作模式,做大产业承载平台,大力招引龙头项目,致力于建设成为可以延续百年的南派酱油文化中心和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将“中国调味品之都”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近年来,阳西园区累计投入超100亿元,高标准建设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信、有线电视、互联网、燃气、蒸汽、废气处理、污水预处理等基础设施,高效率实现“十一通一平”。

为了实现以城助产,阳西园区规划形成“环形+放射状”的框架性主干路系统,打造“五纵六横”路网,着力构建县城与园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积极引进调味品企业入驻的同时,阳西还借助产业链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云集了玻璃容器、纸板包装、冷链物流、原料供应、食品检测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阳西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与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批利企便民“微改革”,各项惠企暖企举措让投资“朋友圈”不断扩大。

阳西在园区设置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园区投资服务团队,企业和群众“足不出园区”即可办理项目落地、企业开办、税务、社保等政务服务事项。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流程,阳西园区企业多项业务可在网络系统办理,有了“信息多跑路”,企业办事人员就可以“零跑腿”,并享受到“保姆式”服务。

推行使用电子证照以来,阳西园区企业可通过线上下载并打印电子证照,无需线下签领。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业务均已使用电子证照。

为了使营商环境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标高”,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严格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减负增效,阳西县对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含)以上的新落户企业,自竣工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用水、用电、用气分别给予0.1元/立方米、0.01元/千瓦时和0.01元/立方米的补贴。

产城协同

共同构筑聚人聚才高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产城人”融合发展过程中,阳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搭建“百校联百县”、专家智库等平台,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博士工作站是集聚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也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桥梁纽带。为此,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士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不断壮大博士人才规模,通过深入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相关情况,发动和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博士工作站科研平台。目前,全县已累计创建7家博士工作站,涉及生物医药、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

作为最早进入阳西园区的本土企业之一,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服务调味品上游企业的同时,近年来在国内首先推出“保鲜菜”制作工艺,通过提倡中餐标准化,大力开拓下游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自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成立以来,企业尝到了组建人才队伍带来的甜头。该公司博士工作站研发团队包括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及技术骨干10余名,依托阳西丰富的海产品优势,对鱼、虾、蟹、蚝等海洋产品的生物深加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助力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

“今年我们继续充分发挥博士工作站的成果,准备在产品上面做一些升级和改进。”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思强介绍说,2025年目标是总产值和利润在2024年的基础上增长30%。

为了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动、服务好”,阳西全方位、多角度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园区人才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作用,实行“一站式”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吸引求职者1000多人。

以“启航计划”为抓手,通过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吸引优秀人才留驻阳西就业、创业,该县投入1800多万元实施阳西县人才公寓项目,首批42套人才公寓已启用。人才公寓的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电和床、沙发等家具配套齐全,可轻松实现“拎包入住”,符合入住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租金全免政策。

如今,阳西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包括12家大型社区和6所中小学校,以及医院、公园、商务酒店等设施,成为宜居宜业的多功能生活空间。

□一线实践

校企实现双向奔赴

产业注入人才活水

制造业既是深厚的“家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利器”。近年来,阳西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推动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1个千亿级和健康食品、临港工业、现代农业3个百亿级以及农文旅、刀剪帽袋等若干个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有了殷实的产业“家底”,阳西更要有一支“干得好、留得住”的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阳西职业教育注重本土特色,着力培养调味品产业急需人才,为“中国调味品之都”注入了人才活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今成了职场上的“香饽饽”,职业教育为他们铺就了从“蓝领”到“金领”的成才之路。作为阳西职业教育的主阵地,阳西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9年,现有学生超过1500人,设有28个教学班,全县每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2022年9月1日,阳西中职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作为阳西县唯一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项目总投资13750万元,校舍建筑面积33796.5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和综合楼等11幢大楼矗立在校园内,室外运动场、绿化等附属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根据阳西调味品产业的用工需求,该校针对性地开设了食品加工工艺等专业,还配备了现代化的食品检测实训中心,着力培养“订单式”人才。

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调味品企业,企业入驻阳西以来,积极探索培育本土技能人才。2019年9月,该公司携手阳西中职开展联合办学并共同开办广味源班。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该公司派出技术专家担任学生导师,通过培训、实训、跟班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学习调味品产业从业所需知识,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减少我们企业的招聘成本,降低招聘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效。”广味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9级学生毕业后,就有14人在公司就业。

在扩宽校企合作渠道后,阳西中职食品加工工艺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培养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方+记者 赫鹏翀

编辑 彭正子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