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热词,事关未来,事关你我|高州全会解读

作者 邱茜 2025-01-13 23:45

1月13日上午,高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代表高州市委常委会作报告,总结2024年工作,明确2025年主攻方向和任务目标,绘出上下一心施工图。

思想破冰、十大行动、“金金石”产业带、项目落地年、品质城市……报告中热词频出、催人奋进。

南方+高州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梳理八个事关高州未来,事关高州街坊的新词、热词,读懂背后的“高州思路”。

热词一

思想破冰

原文:“高州发展要大突破,还需思想破冰。解放思想是发展之基、动力之源。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发展的大突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

报告先是客观地总结梳理了去年各项成绩,接着从宏观大局到省市支持再到高州实际,全面、辩证地分析当前高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报告尤其提到,去年以来,省委将高州确定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高州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全领域先行先试的条件,明确了系列省级政策支持事项。这是含金量很足的一块牌子,不仅有“输血”功能,还有“造血”功能。

中力恒、国星光电、佛山照明、中财管道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申菱环境、乐天科技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高州工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可以说,高州的发展来到了一个“危”与“机”“进”与“退”系于一瞬之间的“分水岭”。越过去了,便是春天。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用近600字的篇幅强调“思想破冰”。

“高州发展要大突破,还需思想破冰。解放思想是发展之基、动力之源。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发展的大突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

主动求变、解放思想,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

要坚决破除“小富即满、小进即安”的自满思想,“敢同先进比高低”;坚决破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畏难情绪,敢啃最硬的骨头,勇挑最重的担子;坚决破除“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封闭观念,打破习惯思维和条条框框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破解新难题。

思想要变、思维要变、作风要变、方法要变,才能在新的发展浪潮中,创出一番新天地。

热词二

十大行动

原文主要内容: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实施“五提升五赋能”十大行动,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去年,茂名实施支持高州提升行动,在方方面面都给予了高州支持。刚刚结束的茂名市委全会更是给高州描绘了更具体的主攻方向:以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围绕县城常住人口增至50万目标,聚焦城东、城南片区,在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破题探路,努力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给出清清楚楚方法论、绘出明明白白路线图,是此次全会的一大特点。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茂名市委全会精神,结合茂名“初见成效四大行动”,高州根据实际在此次全会报告中明确,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实施“五提升五赋能”十大行动,争当县域发展模范生。

“十大行动”包括: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建设提升、城市能级提升、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提升,改革创新赋能、社会力量赋能、基层治理赋能、国资国企赋能、营商环境赋能。

产业挺脊梁、改革创新锻筋骨、城市建设筑血肉,这“十大行动”,着眼于短板,致力于突破,是高州在“百千万工程”新一轮提升中率先突破、赢得主动的制胜法宝。

热词三

“金金石”产业带

原文:“围绕建设“金(山)金(塘)石(鼓)”产业带,做好规划,推进佛茂合作园做优做大。”

“金金石”产业带是什么?“金金石”产业涉及高州金山街道、茂南金塘镇以及高州石鼓镇,是茂名中心城区与高州城区连结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是茂名“两轴—两个圈层”中“第一圈层”的关键节点。

同为工业园区,区位便利、土地储备丰富,是它们共同优势,但产业低端、零散等也是它们面临的共性问题。

为此,茂名市委把这“三兄弟”圈在了一起,整体规划、成片开发,借助佛茂协作东风,以一招破除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活力欠缺等难题,让区县加快融入茂名一体化发展格局。

“金金石”产业带为高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组团发展”机遇。三个片区融合为一,整体规划、成片开发,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带。

产业带的建设,给高州带来的深刻变化首先体现在产业上。

前一阶段,高州采取一系列补工业短板的措施,推进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增强了发展后劲。但要看到二产占比低、园区难以支撑大项目落户、亩均产出率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要坚持不懈大抓工业、大干工业。

因此,于高州而言更要主动追风,加压加力补上工业发展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关于怎么做,全会报告也给出了明确思路: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等着项目落”的思路,重点培育金山高端智造、蒲康电子轻工、城东食品健康、石鼓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高州将从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用地供应、基础设施“超前”谋划等方面,加快“金金石”产业带建设,把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牢牢攥在手中。

其次,“金金石”产业带也必将为镇域发展吹起强劲东风。

比如石鼓镇。石鼓镇是“金金石”产业带的重要一环,“推进建设石鼓渔网主题镇墟、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园、渔网主题文旅片区‘一墟一园一区’”是高州全会赋予石鼓镇的新任务,干好了,石鼓镇将成为高州镇域中率先融入茂名发展全局的排头兵。

热词四

项目落地年

“加压加快补齐工业短板”是高州2025年的重中之重。高州已经连续多次把“补齐工业短板”作为首要任务写进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州要闯进千亿俱乐部,可以说“工业成则事成”。

“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以亩论英雄、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十条硬措施”2.0版、“反向飞地”……去年,高州以“非常之举”推动工业补短板,成效显著。

建设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开园即满租;引进申菱环境等超千万元产业项目78个,协议投资额113.2亿元;中财管道、国星光电、佛山照明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以改革破新局,高州工业的脊梁挺了起来。

在过去的两年里,以举全市之力补齐工业短板为抓手,高州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跃升,高州准备好了。

来到2025年,这78个超千万产业项目,这113.2亿元的协议投资额能落地多少,是关键。

聚焦“落地为王”,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州把2025年设为“项目落地年”,以项目落地论英雄。

一是服务更前、更全。健全项目落地服务机制,针对资金筹集、土地供应、占绿审批等保障重点难点,加强统筹协调,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做好全周期服务。

二是联动更紧、响应更快。进一步健全与佛茂指挥部高效联动机制,减少层级、提高效率,尽快落地建设,推进申菱环境、乐天科技等项目快建设、快投产。

三是培养尖子,版图更实。实施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强化本土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做好企业升规纳统,让产业版图更丰富、有实力。

四是管理模式更新,更利长远。创新管理运营机制,探索“管委会+开发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平台公司深度参与园区规划、产业投资孵化、招商稳商留商等全过程各环节,持续创造价值、推动园区长远发展。

热词五

“品质城市”

原文:“要建设品质城市。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并行并重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城区常住人口增至50万。

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期望是方方面面的,从衣食住行,到文化供给,缺一不可。要打造一个怎么样的高州?2025年关键词是“品质城市”,这就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体验。

顶层设计方面,发展定位更清晰、区域联动更深入、高州特色更鲜明。

报告明确“按照‘山水文化古郡、活力现代新城’的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强化功能、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做好城区规划和设计,构建‘山水融合、一核(老城区发展核心)引领、两轴(府前路、永青大道两条轴线)驱动、三区(城东、城南、城北)协同’的空间格局”。

“并行并重抓好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是全会给出的新方法论。

新城方面,去年,高州首次提出“未来社区”,完成城区城市设计和7个专项设计,规划建设城东、城南新区,从顶层设计上描绘出1.8万亩的“未来社区”蓝图。

今年,“未来社区”建设“高”和“新”是两个关键词。高起点、高定位、高目标,新配套、新赛道、新业态,打造“强引擎”“新典范”。

老城区则重在“打补丁”,重塑品质。去年,高州按照计划继续推动老城区改造项目,16个老旧小区焕新,雨污分离项目也将于今年春节前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困扰老居民生活的痼疾。2025年,高州将结合“一河两岸”提质,打造“高凉文化观光带”,全力创建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城市留下记忆、留住乡愁。

引人注目的是,全会明确2025年将建设“十路十校十公园”,“十路”架起新区发展筋骨,“十校”托起新区人才摇篮,“十公园”筑起品质城市生活新梦想。

相关阅读:

扩散!2025年高州要建“十路十校十公园”

热词六

“久久为功”

原文:“中国式现代化,更广泛更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更大更充足的潜力也在乡村。乡村振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

高州是全省农业第一县,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于县级第一。去年,高州被赋予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这是全省首个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命名的改革创新实验区,这就意味着,高州要为全省提供经验样板,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更不会一劳永逸。“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2025年高州重要任务,方法则是“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

全会报告明确,今年,高州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好“三件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一是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二是推进美丽镇村建设,三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一步一个脚印”,强调的是把每一件事,每一处细节抓牢、抓好、抓实;“久久为功”则要求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追则能达,持则可圆。整体思路不变,但有了更新的打法和更高的要求。

比如,加快建设城东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园区,采用“省市共建”模式,打造粤西最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再如,积极配合茂名打造根子—泗水—分界—霞洞—林头“环浮山岭产业带”,抱团发展。

又如,加强与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内外联动,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甜美果海”更加出圈出彩。

以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2025年,高州农业农村必将掀起现代化发展新浪潮。

热词七

打破路径依赖

原文:“以推进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构建要素配置更优、机制运转更活的体制机制,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立”与“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双螺旋桨。全会报告指出,加力提速推进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激发动力活力,拓展经济纵深。

改革创新就要勇于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去变、去闯,去发现更多可能,建立新的规律,推动新的进步。

对此,全部报告明确,一是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

国企将扛起改革大旗,按照“盘活资源、并购重组、加快转型、做大做优”工作思路,提升信用评级,推动整体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建总集团提升资质,果乡集团加快“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高晟城投集团致力发展园区建设和运营等业务,华荔交旅投集团则把重心放在乡村建设、乡村文旅,鉴龙水投集团则在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高州将深化“中小企业扶壮工程”,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壮大腰部力量。

乡村经济方面,高州将深入人才入县下乡、“双百行动”、“文体+”赋能乡村振兴等举措,以夜间经济、庭院经济、短剧经济、微产业园等作为改革创新小切口,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报告还重点提到,交通格局的转折性变化,极大拓展了市场半径,高州进入可以“走出去”,也必须“走出去”的新阶段。2025年,高州将在“主动融湾入区”有更多的探索。

除了继续探索建设“飞地”和“反向飞地”外,还鼓励相关行业探索“湾区总部+高州基地”“湾区研发+高州生产”协同模式,打造吸聚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引力场和优选地。

高州还提出全面打造“类佛山”营商环境,借力横向帮扶,推动办事标准、流程和时效与佛山全面接轨。

报告还鼓励各行各业打开视野,通过积极参会、发展跨境电商等拓展市场。

热词八

“头等大事”

原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以正确政绩观为导向”强调的是民生项目的“利民”之本。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80个、7项补贴提档、13家长者饭堂开张、1139条自然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1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去年,高州通过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交出了厚实民生答卷。眼下,高州市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尚未出炉,但全会报告给出了清晰方向。

一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具体而言,就业方面“高质量充分就业”唱主旋律,将建立教育、培训和就业联动机制,抓重点人群就业。

教育方面,“均衡”是关键词。推动乡镇高中集中到城区办学,更好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医疗方面,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创“三甲”、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精神文明方面,支持重点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尽快开放工人文化宫,加快市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建设。

绿美方面,提出要全力创建省园林城市,擦亮生态底色。

撰文/海报:邱茜 通讯员 吴志云 甘军亮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