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胸怀产业振兴的梦想,王帅彬下乡创业,建立广东省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化养殖技术,基地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提升黑山羊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盘活了当地闲置山地资源。同时,借助“农业+新媒体”模式,他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市场,开发药膳汤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群山环抱间,冬日的晨雾轻笼着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省洞村。山坡上,成群的黑山羊悠然踱步,或嬉戏打滚,或低头觅食。“咩咩”的叫声回荡山间,为宁静的山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里是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下称“基地”)。作为基地的“领头羊”,广东领头羊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帅彬将荒地改造成现代化牧场,建成3座标准化羊圈,实现黑山羊存栏量1200多头,联合养殖户实现年出栏量超4000头,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
王帅彬团队还自主研发了黑山羊生长性能数字化测定设备和养殖场智慧化管理系统,盘活当地闲置山地资源,颠覆传统散养的粗放模式,开创连山黑山羊生态养殖现代化、标准化新路径。
王帅彬
王帅彬
让黑山羊“走出大山”
每天一早,王帅彬便坐在书桌前,开始核对养殖数据、策划短视频脚本、分析电商销售情况……
虽然在农业领域创业一直是王帅彬的愿望,但进入黑山羊养殖行业并非他的初衷,原因令人意外——“我害怕小动物”。
2014年,他在新疆读本科时,没有选择新疆本地更热门的畜牧专业,而是选择了农学专业。为了寻找更适合创业的土壤,他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深造,读硕士研究生。
2019年,还在读研的王帅彬参加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农业青年精英创业培训班。这次培训让他认识到许多涉农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缺乏电商销售渠道,优质农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王帅彬敏锐意识到“农业+新媒体”可能是突破点——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打破传统农业销售的桎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2020年1月,王帅彬在连山成立广州趣乡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连山分公司,通过打造连山大米等区域品牌,搭建“云上连山”媒体平台,协助连山当地农业产业提升品质、打开销路。
命运的齿轮,就此发生了转动。在深入调研中,王帅彬发现连山黑山羊养殖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连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肉香味美的优质黑山羊,但由于交通不便、品牌薄弱和产业链条不完善,这一特色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
于是,2022年,王帅彬将创业重点从销售延伸至生产,成立广东领头羊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专注黑山羊养殖,并在连山小三江镇省洞村打造黑山羊智慧养殖基地。
“传统养殖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是制约黑山羊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王帅彬说,自己有农学专业背景,可以与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养殖管理,实现从育种到养殖的全程数字化。
“有了智慧化系统,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只羊,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率。同时,科学的管理还能优化羊肉品质,降低养殖成本。”王帅彬说,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智慧化养殖和产业链创新,才能带领连山黑山羊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黑山羊在户外散步。
在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黑山羊在户外散步。
用科学养殖“征服”养殖户
基地建设初期,王帅彬和团队接连遇到资金短缺、技术难题、人才匮乏和乡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重重挑战。
王帅彬白天跑项目,晚上往返广州与清远,几乎没有休息。直到现在,他的车后备箱里总是备着几套换洗衣服,以便随时出发。
“黑山羊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期的资金压力让我们走得很艰难。”王帅彬回忆,为缓解资金压力,他四处奔走,争取政策支持和多方融资,逐步缓解了困境。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乡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适应现代化养殖方式的工人难觅,拖慢了项目进展。当地养殖户对王帅彬这个年轻人也心存疑虑,更倾向于沿用传统散养模式。
当地黑山羊养殖产业发生的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局面。当时,由于缺乏防疫手段,不少养殖户的羊群大量死亡,而王帅彬团队的黑山羊因科学管理而安然无恙。
这次疫情,让当地的养殖户意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开始与王帅彬合作。为帮助他们减少损失,王帅彬无偿提供防疫配方,派出团队挨家挨户讲解科学养殖,从技术到管理手把手培训。
为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补足技术短板,王帅彬与他们建立合作模式,共同分担成本,引入“半舍饲、半放牧”模式,既保证羊的运动量,又通过饲料补充营养,不仅提升生长效率,还改善了肉的品质。
目前,在基地,黑山羊存栏量超1200头,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王帅彬团队与10余户养殖户合作,为他们提供种羊、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每年带动上千人次增收,也为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收入。
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引入“半舍饲、半放牧”模式。
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引入“半舍饲、半放牧”模式。
养黑山羊用“黑科技”
正午,明媚的阳光洒在连山青翠的山坡上,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清香。在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基地,羊圈的大门缓缓打开,一群毛发乌亮、体格健壮的黑山羊争先恐后地跃出圈舍。它们四蹄翻飞,撒着欢跑向山坡,时而驻足啃食青草,时而抬起头张望四周。
引人注意的是,每只羊的耳朵上,都佩戴着一枚小巧的电子耳标,在阳光下微微闪光。
王帅彬介绍,这些耳标相当于羊的“身份证”,记录着血缘关系、生长轨迹等大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智能系统,为每只山羊建立精准的成长档案,全面掌握羊群健康状态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等传统养殖中的隐患。
养黑山羊的“黑科技”不止于电子耳标。基地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建设了“广东连山山羊科技小院”,引入黑山羊数字化测定系统。
该系统结合环境智能监控技术,实时采集每只羊的体重、腹围和长势等数据,为品种选育和科学管理提供精准依据。
基地负责人尚帅介绍,通过全自动生长测定系统、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精细饲养管理系统,基地大幅降低了传统模式中人力成本、防疫风险和数据误差,使养殖更加高效和标准化。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团队还从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到产品深加工,构建起完善技术链条,为黑山羊产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在品种选育上,基地通过杂交改良,将川中黑山羊、雷州山羊和连山本地羊进行优选交配,培育出适应性强、产肉率高的品种。同时,依托数字化测定系统,基地精准记录和分析羊群的生长数据,进一步提升了产羔率。
王帅彬与同事讨论养殖场建设情况。
王帅彬与同事讨论养殖场建设情况。
“绿色循环”提升养殖效益
基地的黑山羊智慧养殖不仅有“黑科技”,还有“绿色循环”。
目前,基地核心区占地110亩,配套林地1000多亩,并种植水稻和玉米作为饲料来源。“种养结合”不仅有效控制饲养成本,还提高了土地肥力,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闭环。同时,羊粪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发酵制成优质有机肥,销往茶园和蔬菜种植园。
2024年,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也为他搭建了资源对接平台。
在学习班上,在东莞经营荔枝种植园的学员李嘉威,主动提出与王帅彬合作,用黑山羊进行荔枝园的林下除草。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同时为羊提供了优质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王帅彬的黑山羊养殖项目还闯进了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决赛,获得了20万元资金支持。
“20万元,我可以发挥出200万元的价值。”王帅彬计划,将这笔资金用在关键环节,购买设备、优化销售渠道,撬动更多资源。
如今,王帅彬团队不仅致力于传统养殖,还开发了药膳汤等深加工产品,将黑山羊的价值链延伸到更广泛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黑山羊领域的‘领头羊’,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向成熟。”他说。
如今,基地联合养殖户,黑山羊年出栏量已突破4000头,未来基地扩建后可达到6000至8000头的规模。
“当前,基地正在申请供港澳资质。一旦获批,可进一步提升连山黑山羊产业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对未来,王帅彬充满期待。
南方+记者 厉思璇 汪祥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